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钱帛总是动人心(六) (第1/2页)
接下来的几天,李存哪都没去,就静静地躺在床上养伤。 和那黑衣人打斗的那番,说的是轻松,可实际的苦楚只有他自己知道。 他胳膊上本就有伤,大夫交代了几次,莫要剧烈运动。但昨日倒好,似乎也没有什么比拼命搏杀更剧烈的“运动”了吧!不但刚刚愈合了一些的伤口再次裂开,身上又多添了几道伤口。 此刻莫说是出去走动了,单是躺在床上就难受的厉害,每处伤口都被孙大夫用药酒洗的火辣辣的。 一连安静了七八日天,李存才终于好了一些,虽然伤口还疼,但却已经不影响行动了。只是受伤的胳膊和腿还不大能使得上力气。 所幸大伯并没有将李存再次手上的事情告诉李清夫妇,这让李存松了一口气——最起码不用找一堆谎话来安慰父母了。 只是,这几日大伯变得异常繁忙,整日里早出晚归,连受伤的侄子都没太多时间关心。 从大兄李宇绍处得到的消息,说是县衙终究不愿意自己出修挖水渠这份子钱,又不好往上要,便只能向下伸手了。 于是,县衙一连开了好几场酒宴,向县中的各家乡绅地主发帖,要大家“慷慨解囊,为官府分忧”。 但是这等出钱割rou的事情,自然很难有人会真正“慷慨”的,大都只是一家捐出个一二十贯,三十贯便已经算得上高的了,而且还寥寥无几。 再加上相当一部分铁公鸡,几天下来,县中才收到了不到五百贯的“捐款”…… 这怎么行! 但祥符县新上任还不到半年的周知县又不敢强行“募捐”,毕竟这里是天子脚下,不是什么天高皇帝远的地方,那些个大户身后哪个没有些关系的? 若是被御史给捅了上去,告他一个“搜刮民财”的罪名,他这还没坐热乎的赤县知县的位置可就不一定能保住了。 不过强迫有强迫的方法,不强迫有不强迫的方法。那周知县大腿一拍,决定要每日请上县中的这些地主老财们一次,什么时候钱捐的达到了预期,什么时候结束。 不过若是有人想借此省下一顿饭来,那可就太天真了! 这周知县每日一早便将众人叫齐,围着县中要翻修疏浚的渠道挨个视察,一直到黄昏时才带着大家去酒楼用餐。而这饭菜,也远远不如前两日的丰盛,净是些粗面咸菜,让那些平日里锦衣玉食的地主老财们如何吃的下去? 更何况,他们还奔波了一天! 这可让那些地主老财们有苦说不出。 若是因为此事上告吧,顶上派人过来一查,发现好家伙,知县大人亲自带领你们这些地主们巡视为你们田地而疏浚的水渠,尔等不知感恩,竟然还要告状? 刁民!一群刁民! 所以上告之路行不通。 但若是每天都跟着周知县去“视察”——虽说祥符只是一个县,但却是首善之地的赤县,水渠网络异常发达,众人一连“视察”了数日,才走完了全部渠道的三分之一……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几日下来,那些个大户们便有许多都吃不消了,捐款额度也上升的飞快。周知县开心的预计着,再过上两天,修水渠的钱便够了…… …… 这日一早,李存的大伯一如前两日一样,黑着个脸坐上了马车,一旁跟着的随从手上还拿着一个精致的餐盒。 李存目送大伯离开,心中一番好笑,这周知县也是绝了的! 只是到了中午,李存的大哥李宇绍被一县衙的差役叫去,说是周知县有话要问。这差役这几日没少来李家发请帖,倒是有几分熟络,李宇绍不疑有他,便跟去了。 但过了不久,到了下午、临近黄昏的时候,中午那叫走李宇绍的差役突然又过来,找到李存,又说周知县也叫他前去赴宴。 李存有些诧异,自家只是一普通富户,捐款去一人便已足够了,这周知县干嘛把自家一家都叫上?不过左右是筹款的问题,又认得那差役,李存也不多想,便也跟着那差役出去了。 出了李家老宅,有一辆马车在外等候,李存便随之上了车。那差役随即解开马绳,驾车离去。 车行了一段,路面越发的颠簸了起来。车上的李存便感觉有些不对劲——这祥符县县衙亦在开封城之内,那周知县设宴哪怕在穷酸也会在城墙左近,而开封城附近的路面历来最好,怎么会颠簸? 李存狐疑的掀开了车厢上的窗帘,往外一看,却是一惊。 只见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映入眼帘,一望无际。视野中最近的村庄都在数里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