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波澜又起意向谁(中) (第2/2页)
常青不止一次在心中发誓,一定要十倍奉还给李存他的遭遇。 不过,那也只是私下里的发泄而已,若是让常青选择如今最不想见到的人,毫不例外,还是李存了。 原因无他,只因那日文会,为了激李存站出来,他许下的话…… 文会后的几日,常青一直担惊受怕,生怕遇到李存,被要求按照其说的那般去做。 “若真是被李存当面折辱,还不如被家中打死来的更痛快一些!” 但十多日下来,李存一直请假未归,而后更是传来李存升入内舍的消息。 虽然心中各种不服与羡慕,但是常青还是长出一口气。外舍和内舍不在一起,两人以后遇到的机会就更小了。保险起见,常青决定以后下学也不走南薰门了,绕道到城西的新郑门入城…… 时间能磨平一切,二十多日过去之后,在刻意之下,常青也渐渐淡忘了月初的事情。 这日,却是升入内舍的刘衙内带他去王府赴宴,据说与会者都是太学中的杰出人物…… 只是,刚一进晚宴大厅,一个让他咬牙切齿又犹如噩梦般的身影出现在他的眼前。 …… 在常青他们发现李存的时候,李存自然也发现了他们。几人已然相距甚近,就连躲避都已经来不及了。只见李存眼中一亮,便开口道: “刘衙内,好久不见。” “衙内”一词在初时自有特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和“相公”、“官人”、“员外”这些称呼一般,下移了去。 只是,那刘庸的父亲只是大理寺中的一个小官,若是在某些个偏州远县,如此称呼,自然是没人说些什么。 但是在这朱紫满街走,宗亲多如狗的东京城内,那便真成了笑话。 往日里,也就只有常青这些“小弟”们在无人的时候会以“衙内”称呼刘庸。而李存今日如此称呼,不用猜便知道是讽刺居多。 “李兄最近可谓是春风得意啊!“那刘庸冷哼一声,脸色有些难堪的说道。 文会那日,虽然是常青站出来的,但背后指使之人是他,大家对此都清晾(开封话,清楚)的很。本以为是必死之局,结果却让李存来了个大逆转,死局被破,还给自己一方惹来了一堆麻烦。此时看到李存,刘庸的心情自然好不到哪里去。 “还多亏了刘兄,有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若不是刘兄,在下又怎能得到陛下的称赞,入得内舍呢?” 几天下来,李存自然清楚自己之所以能升入内舍,全然是因为陛下听到自己那首元夕词,称赞了一句。这个时代,来自皇帝的欣赏决然是一种莫大的荣耀,故而李存才会如此说道。 “哼!”刘庸冷哼一声,上一次交锋是他完败了,这时自然不会和李存争什么口舌之利。不过那李存已然被那位真正的“衙内”盯上,即便能够躲得过一时,也躲不过一世,自己只需忍得一时,静等其灭便是了。 不过,刘庸忍得了,旁边人可不一定能够忍住。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一旁跟着的常青便忘记了之前的顾虑,狠狠的说道: “李存你莫要得意,上次是你运气好,但我不相信你能运气一直好下去!” “嗯?这不是常青吗?”李存本来下意识的将常青忽略,可他自己站了出来拉起了仇恨,李存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接着说道: “你的拜师礼准备的如何?” 一句话,顿时便将常青打回现实,脸上的气愤瞬间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羞愤引起的通红,他突然后悔起来,自己站出来干什么? 不过不待李存继续往下说,他的肩膀上突然搭了一只“柔嫩”的手。 李存顿时打了一个冷战,心中发毛的厉害。 “李兄,前几日商量约好了的,今日同行,为何不等等在下。” 带着几分娇媚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却是那陈康。 “呃,陈兄……”李存的脸如同那骤然凝固了的沥青,生硬的厉害。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