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伏龙记_第015章 小仙子(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15章 小仙子(1) (第1/1页)

      第015章小仙子

      (1)

      春去夏来,转眼间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日到了。在芙蓉花开的季节,在唐元村的一座庭院里,传来了“呀呀”的婴儿啼哭声,那声音是那么的纤细,那么的柔弱,那么地让人揪心,而忍不住地让人便生出一片怜惜疼爱之情。

      唐景在门外听到这声音,心中好失望。

      这时生婆出得门来对唐景说道:“恭喜大侠,是位千金!快进去看看大人和孩子吧。”

      唐景谢过生婆进到屋里,见刚刚请来的奶妈正把一碗米粥端给妻子吃。楼贤凤见丈夫进来,有些难为情地说道:“是个女儿。”楼贤凤也为女儿纤细的哭声而失望。

      “女儿也不错。”唐景安慰着妻子说道:“来让爹爹看看你这小东西,你哭的这么娇弱,可让爹好心疼啊!”他说着便凑了过去。

      小姑娘白白净净,竟似一位小仙子。追云剑客心中一阵欢喜,高兴地说道:“像她娘,长的不差!”唐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失望,因那哭声太娇弱了,这将来怎么能“德济天下,普救苍生”呢!

      小丫头已经被洗理捆扎好,正安闲地躺在母亲的身边,转动着小脑袋,“呀呀”自语地四处观望。这时她忽然发现一个大脸的东西凑到面前,她好奇地瞪着一双蓝汪汪的大眼睛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看着看着她忽然“呀呀”而语地对这个大脸的东西说起话来,这喜得追云剑客唐景一把把她抱起,大声说道:“夫人,你听到了么?她在跟我说话呢!喂,小家伙,你在跟爹说话吗?你认得爹?你可亲死我了!”唐景说着便在她稚嫩的小脸上亲了一口,这一口亲的小家伙不干了,放声大哭表示抗议。

      “看你,没个正经!她刚生下来没过一天,怎么会认得你,跟你说话。你没轻没重地把她亲疼了,她不干了。快把她放下,别闪了她的腰!”妻子楼贤凤责怪道。

      唐景听了妻子的话后,慌忙把小家伙放回到妻子身边,但是还是忍不住心疼地看着这个忽然降临到他们家的小东西。

      “你的哭声太纤细,太娇弱了,爹恨不得用心把你裹起来,保护你呢!”唐景看着小家伙,心疼地说道。

      这个新的生命的到来,使唐景忽然感到家里满了许多,温馨了许多,他从此感到多了一份责任。他看着看着小家伙又开始对他呀呀细语起来,她这时已不再疼痛,便对凑到他面前的大脸东西产生了无限的好奇,裂开小嘴对他微笑着。

      “夫人,你看他又在跟我说话,还在跟我笑呢!”追云剑客唐景这时惊奇地叫道。

      他这一声惊呼,使得奶妈也万分惊奇地说道:“是啊,夫人!您快看,这孩子真的在对她爹说话和笑呢!”

      楼贤凤闻言,急忙抬身观看,这时只见这孩子果然在对着唐景微笑,并呀呀细语地自言自乐。

      “这孩子莫非成了精,怎么才生下来不到一天,就会跟他爹说话呢!”楼贤凤此时也是万分地惊异和惊奇。

      但此刻楼贤凤和唐景他们焉知,这呀呀细语正在对她父亲微笑的孩子,乃是上界的仙灵转世。是当年众多仙神立在云霄中,所观看并寄予厚望的伏陀山上的那两道转世金光之一,是受众仙神合力齐佑的千娇万贵的美仙子,未来是要堪当大任的,因此自然要与常人不同了。

      不然大德圣僧怎么会有:“日后抚慰世人,救济苍生,和安天下,还仰望二位施主的功德。”和“德济天下,普救苍生,世人莫及,唯二位云侠的功德所不能!”以及“贵夫妻功德齐天,必救万杰于水火,而孕救世之能量。”的预言谶语呢!

      夫妻二人从此便把这位伏陀山上转世的小仙子疼之入骨。

      “夫人,你看我们给她起个什么名字好?”这时唐景问道。

      楼贤凤忽然想到回村的那天,所遇樵夫所吟唱的那首《咏同心芙蓉》,当时她便有一隐隐的想法,若是女儿便叫他芙蓉吧。而如今,令下时节也正是芙蓉花盛开的季节,于是楼贤凤便说道:“就叫她芙蓉吧!你还记得那樵夫所吟唱的那首诗吗——《咏同心芙蓉》,当时我就隐隐感觉是女儿,这也是天意,就叫芙蓉吧。芙蓉乃是荷莲的别称,叫荷莲太俗了。”

      “好,好!叫芙蓉好!夫人多才,这名字一定错不了。咏同心芙蓉,与我们同心,好极了!”追云剑客唐景高兴地说道。

      “不光与我们同心,将来还会与他夫君同心的。”楼先凤嗔怪道。

      转眼间两个月过去了,小芙蓉要过“百岁”了。夫妻俩经过商量,决定多邀些江湖朋友来为女儿贺喜,以便从小为她打下基础,将来好受到那些伯伯、叔叔们的关照。于是便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请帖,并请人发送出去。

      受邀请的有闽浙皖一带的各大门派的掌门,以及杭州武学院的掌院“铁掌神腿武雄英”,杭州吉安镖局的总镖头“清刀客韦东”,杭州武林世家“风雷剑刘正西”,以及普光寺的原光大师,杭州灵隐寺的寂缘大师,和“怒目侠陈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