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灰志_第二十三回 京华初会佳公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回 京华初会佳公子 (第1/1页)

    徐猛在战场上找到了姬自得的尸体。

    “可怜,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徐猛喃喃道。

    “一点也不可怜……”

    只见一员大将骑马走来,对徐猛笑了笑。

    徐猛竟认得他,道:“贺将军!”

    那大将名唤贺峥,乃是南国司马,生得浓眉大眼,高大威猛,穿一副精钢铠甲,更显雄壮。只听那贺峥淡淡说道:“我本就率兵镇守在江对岸,密切关注着敌军动向。收到你们的求援信后,我便立刻带兵前来,恰好这厮与你们遭遇,合该命绝。”

    徐猛抱拳称谢,道:“贺将军行兵神速,令人佩服。若不是将军援手,此役我方没有多少胜算。”

    贺峥点点头,道:“兵贵神速,何足道哉!”

    徐猛道:“俺已收到消息,御驾平安归来,东国也已平定。”

    贺峥笑道:“很好,如此一来南国无须再兴师动众前去支援。数年前你我曾有数面之缘,你本在西南服役,何故去了东国?”

    徐猛苦笑道:“说来话长,日后有机会定当解释。现在恕我还有任务在身,先行告退。”

    贺峥点了点头。徐猛翻身上马,朝贺峥打个拱手,调转马头离去。

    战事已经结束。黑云鹏率残部袭击空桑港,掠夺了船只,在预计时间内等不到姬自得部,便果断撤离,驶向远洋。对他们而言,早就做好了把先头部队舍弃的准备。而皇帝似乎也抱着穷寇莫追的态度,也没有出动海军进行围剿,放任敌军离去。

    东海王准备了盛大的宴会,为皇帝接风洗尘。皇帝当然欣然接受。宴会持续三天三夜,东都一片歌舞升平。东海王公孙良惠与皇帝公孙波,叔侄二人交杯换盏,尽情欢乐,然而二人心中盘算不尽相同。席间皇帝对东海王积极镇压叛军、筹备救驾之事表示肯定,又大赞东国富强,丝毫没有问责之意,还承诺中都方面会帮助无皋城进行战后恢复。东海王这才总算稍稍心安。

    汉开边等人马不停蹄赶去中都。沿途一片战乱后的狼藉,众人皆颇有感怀。

    “不可再让战火重燃。”汉开边如此想。

    中都,整个帝国最核心的区域,终于展现在汉开边的眼前。由于走的是江北道,向西走到洞庭城处须再往北走,所以汉开边等人抵达的是中都的南门。

    中都城门极为高大庄严,宛如巨狮之口,吞吐天地。整条大道伸向南门,路上人群熙熙攘攘,进出城门,无论是布衣百姓,还是锦衣贵族,都是一副行色匆匆的样子,偶尔有几个悠然快活的人,骑着高头大马走过,那必定是富家少年。

    富家少年,轻裘肥马,马蹄过处,春泥芬芳。

    此时已渐渐冰消雪融,大地回春。

    陆英骑青马,走到队伍最前头,回头对众人挥舞马鞭,高声笑道:“欢迎来到大国州之心!这里便是权力之巅!”

    汉官仪小声对众人道:“你们觉得他是不是有毛病?”

    杨盛道:“或许是有的。”

    林震本来就细小的眼睛眯得更小了,笑着说道:“不是或许吧,他好像一路上都是这样激动万分的。”

    文允道:“陆先生时时激昂,宛如少年人一般。”

    队伍中最年长的西门仰略一苦笑,对文允道:“你这个少年人说话却一直像个中年人。”众人听罢大笑。

    西门仰此前一直住在东都的徐府。此次前往中都,汉开边先回到东都,邀请西门仰同行。西门仰听闻汉开边之际遇,觉得有趣,便同意随行。一路上,众人对西门仰礼遇有加,令西门仰颇觉感动。这员老将终于放下了心里的包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意义。他与文允竟也十分投契,一老一少时常相伴,成了忘年之交,也令众人称奇。

    一旁汉开边看着巍巍高城,却也心潮澎湃。他其实也与陆英一般激动,但陆英抢先表露情感,他便作罢。他不喜欢和别人做雷同的事情。

    众人进了城,找了一间客栈投宿。众人把行李放在房间里,到楼下大堂吃饭。一坛好酒,四菜一汤,众人正是饥肠辘辘,即刻大快朵颐。席间,小二前来上酒,汉开边道:“慢着,我们只要了一坛酒,为何又来一坛?”

    小二道:“有位客官说要请诸位大爷一坛二十年的状元红,还要小的把这个交给一位姓汉的大爷。”说完,小二在怀里拿出一个锦囊,问道:“不知哪一位大爷姓汉?”

    汉开边道:“我便是。那人在哪?”

    小二把锦囊递给汉开边,道:“那位客官已经结了账走了。”

    汉开边把锦囊收好,饭后众人回到客房,汉开边才打开了锦囊观看,然后把汉官仪与陆英叫进房间来,把信纸拿给他们看。

    “曹氏族长,时日无多。嫡庶众子,势成水火。”

    信纸上只有这十六个字。

    “这是什么意思?”陆英道。

    “曹家作为四大家族之一,其族长一般都担任高官要职,此事看来非同小可。”汉官仪道。

    汉开边道:“速探曹家情况,各自带帮手行事。官仪带上林震,杨盛归陆英,西门与文允跟着我,可否?”

    陆英笑道:“很好的决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