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_第一百三十七章狂妄又狡猾的瓦西里三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七章狂妄又狡猾的瓦西里三世 (第2/2页)

承认他这个“全俄君主“的称号。和伊凡三世相比,瓦西里三世不是有耐心地采取军事和外交手段并用的策略,而是注重军事扩张,这样就和原来的盟国克里木汗国关系逐渐冷淡,伊凡三世在位时的外交成果没有得到有效巩固。

    在西线,莫斯科军队彻底击败立陶宛军队后,立陶宛被迫求和,让出大片领土。1503年,双方宣布停战。在西线稳定后,瓦西里三世不满足于东部喀山汗国的藩属地位,决定彻底将喀山汗国纳入莫斯科版图。1506年,瓦西里三世借口喀山汗国的穆哈默德·阿明汗违反此前签署的和约,发兵喀山汗国。但结果莫斯科军队出征不利,还导致喀山汗国与莫斯科大公国反目成仇。第一次东征瓦西里三世铩羽而归,喀山汗王穆哈默德·阿明只是在明面上表示要臣服于莫斯科。瓦西里三世刚刚撤兵,喀山汗国暗中联络克里木汗国、立陶宛大公国等,开始共同反对莫斯科。喀山汗国和克里木汗国的结盟,对莫斯科构成了潜在的巨大军事威胁。

    在这一年,立陶宛大公亚历山大去世。继位的是他的弟弟,史称西格蒙德一世。西格蒙德一世刚刚即位,就要求莫斯科大公国归还此前占领的城邦和土地。这一要求的结果就是双方的再一次战争。战争刚开始,立陶宛大公国内一位非常富有、非常有影响的贵族米哈伊尔·格林斯基就倒向瓦西里三世。格林斯基的反戈一击给立陶宛带来了沉重打击,格林斯基的军队占领了大片立陶宛领土。情急之中,立陶宛向盟国喀山汗国、克里木汗国和立窝尼亚求助,但是这些盟国袖手旁观,谁也没有发兵援助。立陶宛独木难支,再次战败,只得和莫斯科签订和约,承认了莫斯科对此前占领的城邦和土地的主权,但是莫斯科一方也放弃了格林斯基占领的立陶宛领土。

    1509年至1510年间,瓦西里三世花了很大精力才把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实际上,在瓦西里还是****时,伊凡三世就把普斯科夫作为领地,封给了瓦西里;在此期间瓦西里三世的主要任务是把原有的普斯科夫领地分割并重新划分,接着就是着手进行领地内的居民的同化工作。

    在普斯科夫之后,瓦西里三世开始着手占领斯摩棱斯克的准备。1512年,瓦西里三世带领大军亲征斯摩棱斯克,企图一举拿下这个西部边疆上的重镇。正当前方战局僵持不下时,背后传来噩耗:克里木汗国大举入侵,已经深入莫斯科腹地。

    伊凡三世统治末期,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大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克里木汗国鞑靼军队保留了游牧民族“打草谷“的传统,频繁侵袭立陶宛公国、乌克兰诸城邦和莫斯科公国南部的城市和乡镇,侵袭的主要目的就是抢夺人口和财产。钦察汗国分崩离析之后,鞑靼人建立的几个汗国,尤其是克里木汗国,掠夺人口、贩卖奴隶不仅是传统生活方式,更是一项主要财政来源。鞑靼人的军队深谙侵袭之道:通常派出大队轻骑兵深入敌境腹地数百里,然后兜个圈子往回返,沿途掠夺所经过的城镇乡村。因为鞑靼人行动迅猛,兵锋凌厉,故而莫斯科南部边境上的防御通常如同虚设,根本来不及做出反应。克里木汗国掠夺的对象主要是乌克兰人、波兰人和俄罗斯人,这些被俘人口随后被当作奴隶出售到土耳其、中东甚至欧洲国家。在克里木汗立国之初的十四世纪直至被大明帝国兼并的80余年中,克里木鞑靼人共贩卖了多达百万的奴隶。

    瓦西里三世即位后,忙于在西部边境上开疆拓土,对克里木汗国的入侵暂时采取了消极的防御措施,主要是以巩固边境城防,每年征派数万人的军队前往边疆地区服役,此外还向克里木汗国缴纳岁币,以求自保。1478年,克里木汗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国,蒙哥吉雷汗实际上成为奥斯曼帝国在克里木半岛地区的代理人。

    1512年,克里木汗国突然进攻莫斯科,原因是立陶宛大公西格蒙德一世用15000个金币,买通了克里木的蒙哥吉雷汗。正在前线的瓦西里三世来不及调兵回防,蒙哥吉雷汗很快就攻占了梁赞。莫斯科军队进行了有效的抵抗,蒙哥吉雷汗也无心恋战,在大肆掠夺后撤军。从此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木汗国之间正式成为敌对关系。瓦西里三世把吞并所有俄罗斯城邦作为头等重任,就是克里木鞑靼人的入侵也没能使瓦西里三世从斯摩棱斯克前线撤兵。果然,瓦西里的专注终于得到了丰厚的收获。

    在克里木汗国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瓦西里三世仍旧抓住斯摩棱斯克不放。可尽管瓦西里亲自率军,冲上前线,但坚固的斯摩棱斯克还是久攻不下。瓦西里无奈,只好将斯摩棱斯克围困起来,直至城中弹尽粮绝为止。1514年,坚持了两年的斯摩棱斯克实在守不下去了,最后举城出降。瓦西里三世效仿其父伊凡三世征服诺夫哥罗德时的做法,委派了一位督军--舒伊斯基大公管理这座新接手的城市,随后撤军返回莫斯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