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四十二章 出使? (第1/1页)
杨慎到了澎湖,没有过几日,朱厚煌就知道了,朱厚煌亲自派人来请杨慎。 杨慎也就跟着船队南下去南都了。 因为朱厚煌叫的急,杨慎一路上并没有停留,直接到了南都,用了十日上下。 当杨慎来到新都城,南都的时候,杨慎不由暗道:“好大的地方。” 杨慎是通过水门进入南都的。 南都在临海的地方,专门凿的运河,从南都城中经过,此刻人虽然少。可以宏大之极,远远就看见城墙,就好像是石壁一样,耸立在运河两岸,还有一道长长的铁门在头顶之上,看上就好像一个大闸刀,战时可以切断水路。 杨慎看得震撼无比,暗道:“此地与京师相比,不逊色多少。” 不得不说,朱厚煌继承了基建狂魔的基因,自从到东雍以来,他就点开了这一项技能,让后陆完的加入,让他们学会大明大规模工程的一套方法, 不要小看这一点。 很多国家根本不知道大工程该如动手的,大明工部的这一套方法,虽然落后,但也管用。陆炳最大功绩,一是为开拓东雍岛。立下了汗马功劳,第二就是为东雍培养出一支有朝气的技术官僚。 没有陆完在东雍的培养,这一座新都,绝对不是数年之内,能够建起来的。 当然了,其中也有朱厚煌大量的贡献。 比如引入数学管理思想,用水泥这种新材料。所以,才能建造出这样宏伟的工程。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一道大铁闸,也是超出东雍的技术能力的。这么大块铁,横跨数十里,根本不是现在东雍技术可以完成的。 所以这个铁闸,不过是包铁而已。 一进入水城之后,杨慎感觉豁然开朗,终于觉得吴庸臣说,南都是一个大圈子是什么意思啊? 南都城墙内部,几乎是一片荒野,不过树木都被清除干净了,要么成为了燃料,要么成为建城时候所用的工具。 没有了林子视野非常开阔,几乎都能看见,远处隐隐约约的城墙。 杨慎暗道:“没有想到,殿下还有这么好大喜功的一处。” 的确,东雍新都的面积,与大明北京的面积相差不大。从这一点上来说,朱厚煌有和北京别苗头的想法。 不过,这不是全部。 朱厚煌虽然想靖难功成,入主大明。 但是想是想,事实到底能不能成,就是另外一个问题。 朱厚煌不得不做出自己将在南都终老的备选,而南都就是朱厚煌今后数十年,乃至是雍国数百年的都城了。 并不是朱厚煌不想继续远航下去。而是朱厚煌觉得,将周围这一片群岛,全部纳入雍国版图,即便不纳入版图,也必须确定雍王对附属国的权力,就足够朱厚煌努力一辈子了。 很多事情都急不得。 比如吞并安南。 朱厚煌早已决定一点一点侵吞安南的权力,将来封黎氏一个爵位,封到别的地方,将安南化为郡县。连占城都是这样的。 属国体系一定要转化为封国体系。这都需要时间。 有时候很朱厚煌也在想,他不一定非要当那个皇帝,尤其是面对,将这么大的版图纳入华夏,将来恐怕是一个国力不下于大明的大国。 自己当开国皇帝,何必去当备受掣肘的大明皇帝啊? 所以南都的兴建,朱厚煌是想一次到位,不想如大员那样,一直有扩建之声。 很快,南都最精华的一带出现在杨慎的眼中。 他远远的就看见,南斗殿的金顶。一时间都愣住了。 朱厚煌对宫殿的要求,就是高,大,宽,以气势压人。并不要求什么其他珍贵的装饰品。地面上也没有是玉板,都谁水泥地,而南斗殿上面的顶,也不过是寻常砖瓦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