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流贼_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逃江西 (第2/2页)

时士气高涨的时候都打不过,这时士气低落,自然更打不过。打不过就跑的毛病,也就集体发作,即使李自成本人也拦不住。

    虽然说武昌的确是个好地方,然而事实上,放弃襄阳后果是很严重的。

    四月初的时候,因为没有屏障,清军只用了一天就到达了武昌城外,摆出了进攻的架势。

    刘芳亮、田见秀领兵五千出战,均被清军击败。

    李自成惧意横生,放弃了武昌,踉跄东下。

    他的十几万大军既无地方提供后勤供应,又要保护着随军家属,随行随在各地杀掠筹粮,队伍混乱不堪,指挥失灵。

    李自成带着自己麾下的能战力量辗转南下江西一带,却浑然忘记了刘宗敏他们。

    而与此同时,左良玉的军队也已经到达了九江。

    只不过他的军队里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小插曲:

    湖广巡抚何腾蛟自从被胁迫之后,无时无刻不想着逃走。

    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机会来了。虽然方式有点不雅观------他是趁着守卫人员不注意,跳江而逃的。

    也正是他的逃亡,让世人得以知道,李自成五十万大军的消亡、溃散到底是一副怎么样的场面。

    “天意要灭亡闯贼,闯贼李自成仅以二十八骑登九宫山察看地形,不承想伏兵四起,闯贼李自成被截杀于乱刃之下,相随伪参将张双喜是闯贼李自成的养子,策马率先逃逸,闯贼李自成的卫士刘伴当驰马追着大呼:“李万岁爷被乡兵杀死下马,二十八骑无一幸存。”

    在何腾蛟后来给朱聿键的奏疏中这样写道。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当然,李自成究竟如何,这是后话。至少在这时候,他还能从容的逃离阿济格的追击,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而比他更不幸运的人,此刻正在九江城下烦恼。

    …………………………………………………………………

    李自成大军的南下,在地方志和中都有记载,据同治记载:

    顺治二年,闯贼寇蒲,盘据乡市,积三阅月,烧杀殆尽。五月,国朝王师临楚,蚕官至蒲。

    五月上溯三月,最迟是三月,这个时间与李自成大军未进武昌即南下说最适合,与“居鄂二日”再南下能勉强凑合,不能相合的是四月二十九日才由金牛南下,这个时间比三月要差一个多月。虽然地方志的记载也未必都很精确。

    蒲圻往南走是崇阳县,据同治记载:

    陈效源,居方山下,顺治乙酉,闯贼窜崇,分党至山村,效源率乡人扼险要,与敌两战皆胜,俄而贼大至,被害。”

    康熙也有李自成大军人崇阳的记载:

    张延宾,字上卿,一宇天若,明崇祯己卯乡举,司铎崇邑,修葺学署。乙酉,贼入崇,残害抢掠,江邑宿陈学富,才高,贼欲杀之,宾片言解围。

    崇阳再往南便是通城县。据康熙增刊记载:

    顺治二年、闯贼盘踞乡村四月,壮护弱杀,白骨如山,署官汪一位权埋教军厂侧,有冢。

    同治拔贼营而上,然其意尚欲追臣,盘踞湖南,二十八骑登九官山,为窥伺计。

    何腾蛟领兵从湖北崇阳、通城退往长沙,李自成大军不久便顺这条路进入湖南,他的估计并无差误。至于说李自成领“二十八骑登九宫山,为窥伺计”,这不是他能亲身目睹的,应得之听闻。九宫山有通山、通城之别。通山九宫山南界江南,只能从山上窥伺江西,不能窥伺湖南,而通城九官山南界湖南,可以窥伺湖南。此处应指通城九宫山。如果通城无九宫山,李自成也没有到通城,这种传闻大概也就编不出来了。

    这一年,崇阳人蒙正发经过通城去湖南平江,投奔南明政府,他在中说:“闯逆授首,死于九宫山村民之手。

    蒙正发在经过通城时,曾住通城黎时生家,并未去过通山县,他所说的九宫山也应指的是通城九宫山。李自成到达通城是四月底,也有说是五月初,五月以后,李自成大军的重要将领纷纷率军从通城进入湖南,而李自成却突然消失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