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5 琅琊谢家 (第3/4页)
对付的谢苒反驳道,“人若行得正坐得直,谁能压得下?” 谢庆笑容变淡,“按理,郡主是嫡公主仪制,须大礼参拜。今日以家礼待诸位,已是礼贤下士。” 谢强一家悻悻离去。 *********************** 第二日谢强再带谢苇和谢芃来时,被带到正堂喝了一肚子水。顾辞姗姗来迟,隔着一座山水象牙屏风与他们见面。 明秀捧着县志节略和田庄出产账目,甘茗拿着粮行明细账,开始发问。 “世宗二十七年庄子上的总产出比去年少了五千石,何故?” 谢芃镇定回答,“那年有涝,虽然补种了一季粳稻,但还是减产二成到三成。” “县志说的是谷雨前大涝,夏收水稻确实比上一年减了三成半,但下半年风调雨顺,苞米的产出为何还少三成?” 谢芃有些迟疑地说,“那,那批苞米,的种受了潮,影响了收成。” 甘茗立刻补上,“但粮行下半年的收入与为何上一年同样时间内的收入是持平的?多卖了什么粮?” 谢苇感觉额头冷汗冒出来了,有点结巴,“把,陈谷,卖了一部分……” “去年风调雨顺,出产的比前年遭灾的多了二成,为何粮行收入和前年没有变化?” 谢苇这次答的很顺,“并未尽数卖掉。” 明秀步步紧逼,“那就是说,现在库里的存粮应该是今年收的一万八千石和去年剩下的?” 谢苇点点头,喝了一大口茶。 顾辞这时才慢悠悠地开口,“强公还想继续对账么?” 谢强傲气得很,“某随郡主之意。” 顾辞看了谢庆一眼,谢庆还没发话,明秀拿着甘茗带人算出来的历年总账目,一个箭步走到谢强面前,“请强公过目,确认无误,请三位签收,一式三份。”还贴心地递上算盘纸笔。 谢强绷着脸看过一遍,和两个儿子一起签字画押。 明秀留给他们一份,另外两份拿回来,安静地袖手做布景板。 谢庆无奈地看着顾辞,顾辞笑得眉眼生花,“甘霖,去看看小哥和甘菊盘好粮仓的存粮存银没?” 屏风外的父子三人如遭雷击。 顾辞再次慢悠悠地开口,“强公确定还想继续对账么?假一罚十噢!” 谢强这次是真的慌神了,“郡,郡主,粮仓尚有余粮没入库……” “需要几天?” “什,什么,几天?” “看一眼你刚才签字的存粮数和银钱余额。几天?” “……” 一阵死一般的静谧。 谢强狠狠闭了一下血红的双眼,咬牙道,“请郡主宽限一月。” “十天。” “郡主!” “是你在求我。”顾辞的声音一直很柔婉动听,娇嫩如莺鹂,还带有特别的软糯慵懒。 谢强抖着嘴唇无言以对。 “我来琅琊,是希望尽力而为,让谢家以后更好,不堕先祖英名。可不是来找个敢对我指手画脚的祖宗。十天,或十倍,记住了么?” 谢庆命人把瘫软的父子三人搀扶出去。 顾辞这边已把一直在隔壁静候的谢引家四姐妹请过来。 四姐妹刚才听了全程,现在都有些腿软。 谢苒喝口热茶定定神,“郡主,我家账目绝无隐报虚假之处。”谢苒的账用的借贷法,谢庆三兄弟都在铺子里推广过,她学得不错。 顾辞让人把屏风撤掉,笑盈盈地说,“我请几位jiejie过来不是谈账目问题。” 倒是没带面纱露出真容的顾辞让四姐妹结结实实地惊艳了许久,等顾辞在她们的注目下再开口时,明显获得的热情度提高许多。 “我二哥初到琅琊就轻赋减税,蠲免一切苛捐杂税,目前与谢家收的租子差不多,而且家学、蒙学也准备重办,不知道族人们是否愿意去了奴籍,好让孩子们里再出个谷状元?” 谢苒作为姐妹发言人开始提问,“自然是想,不然那些人何苦做黑户。” “是担心齐民服役?” “不止如此,出个争水械斗、分界立碑或是厘定田等之事,我爹和强伯都在知州那说得上话。” “这些是小节。若为齐民,新农具、耕牛等都可以低息使用,还有免费的新稻种、新农书。” 谢苒暗自盘算,谨慎地问,“世子爷会在琅琊待多久?此政能否长久?” “二哥方及冠,我尚不及豆蔻,族人有生之年,如遇改弦易辙,随时可来寻我。” “余粮都须粮行经手……” “这个无妨,必不会让盛强一家独大。” 谢苒郑重道谢,“此事我须回去与家父商量。” “这是当然,而且我还打算办女学,不知道在琅琊可行否?” 目光最热切、最小也最活泼的谢堇马上插话,“这个好!这个好!” 顾辞被她逗笑了,与她们说起襄原城女学的科目。 亲切友好的交谈氛围没能坚持很久,谢堇无视两个jiejie谢茜和谢萌的怒瞪脚踢手掐,一直用痴迷炽热的目光注视着顾辞,虽然顾辞本人不在意,但羞恼的谢苒匆匆带着几个meimei告辞了。 *********************** 送走谢家姐妹,顾辞请谢庆和萧律过来议事。 第一次看到全国舆图时,顾辞就发现大虞不但地名特别,整个地貌地形和前世也不完全相同,从北到南都算得上河道发达,除了走向和黄河大致相似的黄江,以及长江、珠江三大水系,西北边的河套地区以北还多一条涴江,沿西北的抚顺城、酂邺城南下定武城,经过上京这段就成为玉涴河。涴江的存在压缩了黄江整体的走向和流域,使得黄江一带没有那么多天险和水患。自然,前世的京杭大运河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从上京经过朔方城笔直向南的通运河,又在定康城的汨湖分成两条,继续南下经广陵城洞庭湖到襄原城的还是叫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