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重要的日子 (第1/1页)
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 在广州来的工匠辅助下,炼出了第一炉铁水,梁小明很紧张,刘烨也很紧张。古代炼钢法判断炼出的是钢还是铁,只有出炉了才知道。 铁水冷却后,一名有经验的工匠凭rou眼判断出不是钢。梁小明不死心,用铁钎去敲打,果然是质地很软的纯铁——火候没掌握好,脱碳过头了! 刘烨不懂炼钢,只能安慰梁小明:“没事没事,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这次买的生铁足够,炼坏一炉重新再来就是。” 话虽如此,心里却在滴血,花费了巨资不说,关键是生铁很难买到,纯属消耗品,开发琼州本地铁矿必须提上日程了。 梁小明考虑了一下工艺流程,围着平炉转了一圈又一圈。刘烨不敢打扰他,工匠们不知道他在干嘛,也没出声。 良久,见梁小明还没停下,有个工匠大着胆子说:“东家,这炼制熟铁是个精细活,我们在广州时,都是用小炉,一次最多炼两三百斤生铁。一般是十到八斤生铁,才能炼制出一斤熟铁。现在用这么大炉子,一次几百上千斤生铁放进去,不好控制火候,还是用小炉,慢工出细活的好。” 众人皆以为然,炼制熟铁一向如此,规模越小越容易把握火候。虽然中国汉代就出现了炒钢法,但是民间大规模炼钢是官府不允许的,官办的作坊又未必把炒钢的工艺传承下来,久而久之,大规模炒钢的工艺就很少有人掌握,小作坊小批量炼制熟铁成了主流,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不高。 梁小明猛地停下,反驳道:“几百斤生铁一次炼几十斤熟铁,太慢,一年又能炼出多少熟铁?” 他抬起头看着平炉,想起了相关书籍上记录的古代炒钢法的关键工艺——把生铁加热到液态或半液态,利用鼓风或撒入精矿粉等方法,令硅、锰、碳氧化,把含碳量降低到钢和熟铁的成分范围。 眼下没有精矿粉,只有鼓风了,用空气中的氧气使硅、锰、碳氧化,避免之前单一搅拌法的缺陷。单一搅拌法没有经验的话,搅拌时间过长,就会出现脱碳过头的现象。通过鼓风,配合搅拌,减少时间,应该能够成功。 来不及制作水力鼓风机,就用传统的人力鼓风。重新投放一炉生铁后,十几个力气大的学徒轮流用传统炼铁的鼓风机向炉内鼓风,炉顶的工人同时开始搅拌。第二炉铁水出炉后,已经是日头偏西了。这次如果再不成功,只能明天再试了。 铁水冷却后,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于此。眼尖的工匠看到灰色的成品,叫喊道:“成了,是熟铁,不是软铁!” 梁小明用铁钎去试,发出了清脆的金属声,质地坚硬,有一定韧性,与硬而脆的生铁和质地软的熟铁都不同,按照金相学解释,既不是生铁,也不是纯铁,那么就是钢,而且最大可能就是相对塑性较好的低碳钢,制作火枪最合适的材质! 梁小明抱住刘烨,激动的大喊:“成了!我们成功了!可以大规模制造低碳钢了!” 在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生产出更先进的合金钢,显然不如亲手用土办法炼制出原始的碳素钢更有成就感。成功的喜悦充满了林伟业的胸膛,一种旧时空无法体验的情绪在他心中弥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