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番外】戏(三) (第2/2页)
套倩女离魂是谁设计的?” “还能是谁设计?若小姐自己呗。小姐可能干了,又会描花又会绣样儿,自己画了尺寸花样儿交给裁缝照做,那个裁缝姓胡,是个坏东西,老想占小姐便宜。可是做得一手好活计,又最擅长体贴女人意思,所以小姐虽然烦他,每次画了新样子,还是找他做。他们店的门口,挂着两盏红灯笼,上面倒着贴个福字,被雨淋得半白,小姐老是说,那两个福字贴倒像膏药呢。” “当时追求梅英的人很多吗?” “多,多得不得了。所以小姐不但是戏装行头多,跳舞的裙子也最多。每天下了戏,不是吃宵夜就是去跳舞。小姐的舞跳得顶好,穿一尺来高的鞋子,缎子面,玻璃跟,大篷裙子,一转身,裙面半米多宽。跳完舞,就去会福楼吃蟹。会福楼的蟹八毛钱一只,用金托盘盛着……” “你怎么会记得这么清楚?”小宛奇怪地问。 奶奶不以为然地答:“我常常回忆这些事。” 小宛不说话了。 记忆太多次的往事,就像被擦拭了太多次的桌面一样,不会更亮,只会更旧。 她并不很相信奶奶说的一切,可是不敢表现出来,只做出恭敬的样子继续聆听。 “那时候的伶人多半喜欢侍弄花草,好像荀慧生爱玉簪,金少山爱腊梅,我们小姐,最喜欢的是菊花。因为喜欢那两句话: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她养的菊花,品种又多又稀罕,在整个京都也很有名的,醉贵妃也有,罗裳舞也有,柳浪闻莺也有,淡扫蛾眉也有,还有什么柳线、大笑、念奴娇、武陵春色、霜里婵娟、明月照积雪……一百多种呢,每到秋天,摆得满园子都是,用白玉盆盛着,装点些假石山水,打点得要多别致有多别致。仲秋节的时候在园子里设赏菊宴唱堂会,达官贵人都以能参加咱们小姐的菊宴为荣呢。”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小宛细细玩味着这两句诗,诗里有傲气,却也有无奈。也许,这便是梅英的心声? 奶奶又说:“梅英的车子是……” 这次小宛忍不住打断了:“不要总是说这些吃穿小事的细节好不好?说些感性的,故事性强的,比如,梅英的爱情。” 奶奶蹙眉,吃力地想了又想,又顾自摇摇头,似乎不能确定的样子。 小宛忍不住笑起来,原来奶奶单只爱捡这些奢华浮夸的小事来回忆,对于真正的梅英的喜怒,反而并不关切。奶奶,可爱的奶奶,真是十足十的一个红尘中物质女子哦。 还想再问,电话铃在这个时候响起来,老妈扬着声音在客厅里喊:“小宛,找你的。”见到女儿出来,又压低声音神秘地说:“是个男孩子。” “谁呀?”小宛也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她的玩伴很多,但是很固定,都是打小儿一块长大的同学或是邻居,似乎不值得老妈如此神秘。 果然,老妈摇摇头:“不知道。声音很陌生的。” 小宛向来喜欢不速之客,情绪高涨地接过电话,问一声:“喂?”忽然想起奶奶方才的教诲,于是把声音放得温软,捏着嗓子有气无力地说:“我是水小宛,哪位找?” 对方好像愣了一下,声音也温柔得滴出水来:“我是张之也,曾在你那里避过雨的那个记者。还记得吗?” “哦,之乎者也啊!”小宛想起来,忍不住笑,刚才的斯文作态一转眼又丢到爪哇国了,凶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家电话?” “问赵自和嬷嬷要的。”那个之乎者也招得倒快。 “你已经采访过会计嬷嬷了?” “采访很顺利……不过中间的故事好像还应该更传奇,我还要再查些资料,说不定要去一趟肇庆观音堂。” “怎么说得像破案故事似的?”小宛的兴趣来了,“说给我听。” “见了面再慢慢说给你好不好?” “见面?”小宛愣了一愣。 张之也的声音更加温柔:“见个面,可以吗?首映式,我好不容易才要到两张票,是好座位呢。” “游园惊梦?”小宛一愣,这么巧,又是? “王祖贤担纲主演,很值得一看的。出来吧,好不好?” “好。”小宛不是个矫揉造作的女孩,尚不懂得欲迎还拒那一套。的巧合让她忍不住想迎上去看个究竟,而且,她并不反感那个之乎者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