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争吵 (第1/1页)
老葛家以前是屠户。日子比在地里刨食的村民们要好多了。 老葛生养了五个儿女,三个闺女都是远嫁,这兵荒马乱的,渐渐的就都没了消息。大儿子生的壮实,后来接了老葛的rou摊。小儿子是老葛六十岁的时候有的。哎呦呦,那可真是捧在手心里长大的。 大儿子讨了媳妇,第一胎是个闺女,老葛也开心,闺女好啊,闺女贴心。老葛想到自己那三个闺女,不免有些伤心了。 第二胎还是个闺女,老葛笑呵呵。第三胎依旧是个闺女,老葛就有些不怎么开心了。第四胎第五胎都是闺女,老葛却不难过了,他没能等到第四个闺女出生就死了。 再后来,大儿子征兵去了。家里就只剩下了已经瞎了眼的老葛媳妇,大儿媳妇,五个孙女和才十一岁瘦弱的小儿子。就看那小儿子病怏怏的模样,也不知道活不活的到成年。 村人都说哪,是老葛家杀孽造下太多,才会没了后。 这话可不敢让老葛家的人听见,不然,就是那瞎眼婆婆都会拿着拐杖把人从村东头揍到村西头。 大孙女儿葛春花,十五岁,没说人家。村里头心眼不好的大婶子葛家命不好,生不出儿子。不过,就算是如此,求娶的人依旧很多。不为别的,葛春花漂亮啊。大眼睛小嘴巴,皮肤白身段好。让人觉着看着这么个漂亮人过一辈子,舒坦。可葛春花一个都不乐意,爹去当兵去了,娘性子弱,叔叔还小,家里都听她的。她不乐意的事儿,谁也没办法。 二孙女儿葛夏荷,十三岁。原本是叫夏花的,她嫌花这字俗,磨了家里把名字改成了葛夏荷。也没说人家,一是上头还有个大姐,二来葛夏荷心气高,村里的人都瞧不上。她确实有这个资本,人长得小小的,干净白嫩,眼睛里头有一汪水似的。 三孙女儿葛冬冬,十二岁。中间漏了个秋,老葛怕下一胎还是闺女,把这四季凑全,就叫了三孙女儿冬冬,意思就是四季结束了,给来个孙子吧。冬冬心眼实在,最是憨厚,家里的活一多半都是她干的。她力气比两三个男的还大,当然吃的也多。长相嘛,就不如两个jiejie漂亮了,随她爹。国字脸,眼睛也不大,皮肤还黑。 四孙女儿和五孙女儿是双生,分别叫秋花秋叶的。两个小人儿六岁,古灵精怪的。 —————— 屠户生意早被人抢走了。葛家八口人就靠着十四亩地生活,几个闺女平日里做些针线活,攒些钱。日子也还过的去。 眼见着,又一年快到头了。葛家大儿媳陈素云带着大闺女上街去买些年货,家里剩下的人就打扫打扫家里。 “夏花啊,把屋子给好好扫扫。”老婆婆颤巍巍的拄着拐杖从屋子里走出来,“别偷懒!我可是闻着我屋子里一股霉味,你个懒鬼!” “我叫夏荷!”葛夏荷搬了个躺椅在院子里晒太阳,差点睡过去,听了老婆婆的话,心里头不乐意了,“您屋子里那都是宝贝啊,我哪儿敢进去,要是少了一件咋办?” 老婆婆拿着拐杖用力的敲了几下地:“说的什么话!你要气死我啊!” “得了吧,您没听说过这祸害遗千年。您哪那么容易死啊?”葛夏荷阴阳怪气的几句话气的老婆婆手脚都哆嗦。 葛文志默默的拿了扫帚:“娘,我去扫吧……” 老婆婆急了,听着声音小跑去了小儿子边上把扫帚抢了过来,中间踉跄了一下差点摔咯。 “你怎么能做这事儿呢!” “娘,您小心着点!”葛文志道。 老婆婆一脸心疼:“你身子这么弱,回屋躺着去。” 葛文志十一岁,个头身板看上去和**岁的孩童一样。 “我整天都在房间里…我也想给家里做些什么。” “做什么!家里那么多个丫头片子呢……” 老婆婆话还没说完,就被葛夏荷打断了:“对,我们都是丫头片子。就他宝贝,葛家一根独苗苗!哼,就这病怏怏的,不定能活多久呢!” 葛秋叶,葛秋花两人对视一眼,知道二姐这下闯了大祸。奶奶可最恨人家拿话。 老婆婆拿起拐杖就要打葛夏荷,葛文志忙去拦……可怜这瞎眼老婆婆,没打着孙女儿,打着了自己的宝贝小儿子。 葛文志的脑袋结结实实的挨了一下子,脸一下子就白了,嘴唇抖了几下,眼睛一翻就倒在地上了。 “咋了,咋了?”老婆婆慌了,她听见葛文志叫了一声就没了动静,心知自己打错人了。 葛秋叶跑到灶间,去喊正在烧火的葛冬冬来帮忙。葛秋花小跑出去,去找村东头的老大夫,老大夫医术不甚高明,应付应付些小病也是够了的 只有葛夏荷傻了眼,她嘴巴不饶人,却最是胆小。 “你个丧门星啊!”老婆婆摸到了倒在地上的小儿子,觉着天都塌了,坐在地上鬼哭狼嚎起来。 便是这时候,葛夏荷还还嘴道:“你这是怪我咯?人是你打的!” “奶奶,我抱小叔叔进屋去吧,地上凉。”葛冬冬匆匆忙忙的从灶间跑了出来。 老婆婆抓不到葛夏荷的人,把气都撒在了葛冬冬身上。葛冬冬不畏寒,只穿了件薄袄子老婆婆专挑嫩rou掐。 葛冬冬无所谓,说真的,就老婆婆那点力气,还没她平日里搓澡的劲儿大。 老大夫喘着粗气进了葛家:“你个小娃娃,我那么大年纪了…好歹让我喘口气儿啊。” “大夫,求求您。您快些吧,我小叔叔他身体本来就不好,您知道的……”葛秋花拽着老大夫的手,将他带到了葛文志的房间。 天气不算太冷,屋子里就已经生了两盆炭火。葛文志躺在床上,冷汗不住的冒出来。 老大夫询问了前因后果,翻开葛文志的眼皮看了看,又号了一下脉。 “恐怕是脑子里有了淤血,一时半会儿醒不过来。”老大夫下了诊断。 “我不敢下药,你们呀,最好是带他到县里的医馆看看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