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做上海人_第十四章 第一挤压车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第一挤压车间 (第2/3页)

给姬季远,治得如此地服服帖帖。实在是,让大家无法想象到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400吨挤压机,有一个别称,叫“幸福车”。一到上夜班,一拉储气筒的气阀,“咝……!”放气的声音一响,全体工人们,分别地找地方睡觉。因此,凡是夜班,400吨挤压机,就根本不会出什么产量。

    但400吨挤压机,是“铅材厂”自己造的,无论是cao纵系统,还是控制系统,还是液压系统,还是电气系统,都存在着浑身的毛病。不要说制造毛病,就是它自身的毛病,也都比比皆是。更何况那几个老班长,比较熟悉设备的情况,要是想制造一个毛病出来,那不是三根手指头捏一个田螺——手到擒来的吗?

    而且,更麻烦的是,原先还有两个机修工。但改制时,这两个机修工走了,接班的大集体的机修工,倒是有四个,但都不懂啊?来了也是瞎子摸象,这个说细,那个说粗,从来都不管用。那怎么办呢?自己修!

    姬季远和许步源,是脱产的车间主任,他们两个,开始自己修理挤压机了。许步源,是老挤压工了,看着修的次数,也不计其数了。而姬季远,则是凭着自身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凭着当年,周老师告诉他的,“事物原理”的这四个字。他们两个,很快地进入了角色,很快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机修工了。

    400吨挤压机是水压机,它的能量传递的介质,是肥皂水。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水压机便被完全地淘汰了。而取代它的,则是油压机。因为油,有较高的粘稠度,容易密封。而水的分子,却太细小了。因此,400吨水压机,到处都漏水。而且,所有的换向阀、单向阀、溢流阀的密封,都是采用“O”型橡胶密封圈的,很不耐磨,经常断。因此,更换“O”型橡胶密封圈,便是,经常会发生的事了。但400吨水压机,也有一个很大的优点,由于它的主缸后侧,设有一个油和水的储存罐。它有一米多粗,三米来高,里面下部是水,上部是压缩空气。因此当快进时,cao作工只要踩一下脚踩开关,主缸便会被压缩空气推动着,飞快地向前冲去。所以,整台挤压机的速度非常之快。在四十秒钟之内,便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挤压周期。

    为了保证,夜班的生产正常,姬季远同许步远商议,两个人,分别跟十二个小时的班,挤压机一有问题,随时抢修,在这种种的措施下,400吨水压机的夜班,终于开始出产量了。

    九月份的天,还是非常的热的,不少的工人,都因为住房条件差,休息很不好,都病倒了。厂里决定,让科室里的人员,临时下车间战高温。朱温便来到了400吨水压机,参加战高温了。

    那天,姬季远安排他上中班,岗位是加料工,加料工的职责是,在中频感应加热炉中,夹出加热完毕的铝棒,加入盛锭筒里,然后再夹一个,五公分厚的挤压垫,搁在盛锭筒的,中孔的口上,待挤压杆上来,把它顶进盛锭筒,挤压便开始了。

    朱温正干着活,他的女朋友柏月萍来了,两个人低声地交谈着,以至于,朱温心不在焉,把挤压垫加偏了。

    挡车工,又不知道挤压加偏了。他一踩快进的开关,主缸便以,每秒钟五米以上的速度,直向挤压垫冲来。“啪!”的一声大响,挤压垫被切掉了一块。切掉的那一片挤压垫,碎成了三块,向着三个方向飞去。中间的那块,约有半个小指甲大的碎块,像子弹一样,直直地射进了,朱温的右大腿里,朱温一声闷哼,便向后倒去。手中的加料钳,“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

    柏月萍,死命地抱住了朱温,只见朱温的右腿,鲜血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不一会儿,下半只裤腿,便被鲜血浸透了。

    在场的人都惊呆了,还是柏月萍,首先叫出声来:“快去叫车子!快去叫车子!”

    工人们,有的奔跑出车间,去招呼卡车了。有四个工人,冲上前来,抬起了朱温,向车间外冲去。一时之间,车间里乱得,就像一锅稀粥一样。

    还好三卡在厂,沈宝青司机,很快便把卡车,倒到了车间的门口。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把朱温抬上了三卡。三卡一阵风似地,向厂门口开去。厂门则早已,八字洞开了。三卡在门口,以一个大动作,甩了一下车尾,向东疾驶而去。

    姬季远焦急地,在厂里等着。因为,是他的车间出的事,不管是怎么造成的,他总是有责任的啊!一直到晚上七点,沈宝青才回到厂里。他告诉姬季远说:“格瘪三命大噢!弹片从大腿额,正面打进去。竟然绕过了,当中额骨头,一直钻到大腿额后面。离开对面额皮肤,只有七毫米。医生按照X光额照片,从后面切开了皮肤,拿格弹片,拿出来勒。”沈宝青,在空中划着大圈地说着。

    “格弹片呐?”姬季远问。

    “格瘪三,藏起来勒,伊讲要留纪念。”沈宝清回答。

    姬季远,提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但他,怎么也搞不懂啊?他也算是,学过医的吧?弹片怎么会绕一个弯,避开股骨呢?这大概是朱温这个小子,祖宗积德保佑他了吧?这下,他战高温也不用战了。去战家里的床了。

    第二天,姬季远,召开了车间大会,尤其强调了,安全cao作的要求。因为朱温,如果不是柏月萍,来同他讲话的话,他也不会加偏挤压垫了。挡车工如果仔细一点,也能看得出来,提醒他放放正,这事故也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要求大家,工作时不能开小差,必须专心致志,以防事故的再次发生。他把会议的纪要,报到了厂部。

    谁知祸不单行,这事故,仅仅才发生了一个星期,400吨水压机又出事了,而且出的是大事。

    那天夜班下班,也没有怎么交接班,上一班的人就都走了。但他们挤的,最后的那支铝棒的挤压垫,却还没有顶出来,但他们忘了交班了。

    早班的挡车工胡洪然,接班后,很快就启动了挤压机,加料工加进了铝棒,又加进了挤压垫。主缸“突!突!突!突!”地,往前冲去,顶上了挤压垫。这时,盛锭筒里是,两头有两个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