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臣_第三百八十一章拂袖而去(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一章拂袖而去(一) (第1/1页)

    阳光下的紫辰殿,金黄的琉璃瓦闪耀着光芒,朱红的门柱气象庄严,持枪跨刀的武士十步一岗,面色凝重、如同殿前左右的苍松般挺拔。经过白玉桥进入殿中的臣子们脚步稳健自矜,能迈入紫辰殿、入阁见驾是多少官员一生的渴求。

    秘书监右监李好古呈上化州刺史江安义所奏请的四本奏章,石方真略翻看了一下,这些内容他已经从江安义的暗奏中得知了。

    示意刘维国将四封奉章念了一遍,石方真问道:“一件件议吧,重开慈幼养孤院,众卿有何意见?”

    这是怀柔天下、收拢民心的好事,众臣纷纷表示赞同,石方真问余知节道:“余卿,你估算一下需要多少银两?”

    余知节迅速地在心中盘算了一下,开口道:“我大郑一千九百三十九县,多数百姓生活安稳,温饱自足,这是万岁广施仁德,太平盛世之兆。”

    石方真脸上现出笑容,余知节是个直臣,他这样说表明昨日刘维国没有骗朕,这天下绝大部分还是安稳的,朕的子民还是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

    刘维国将感激的目光投向余知节,看看人家余大人多会说话,怎么就教出个“二愣子”的徒弟来了呢。

    “江安义所奏的百姓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情况确实也存在,主要是遭受兵乱或者大旱大涝之后,朝庭赈灾难免有疏漏之处,人力或有尽时,亦是无奈之事。”

    石方真点头,道:“余爱卿说的不错,尽人事而听天命,所以朕才有意准江安义所奏,重开慈幼养孤院。国库空虚,用银之处甚多,余爱卿要费心了。”

    众人向余知节投去羡慕的眼光,天子道辛苦,这可是用钱买不到的圣眷。

    “尽心王事是臣的本份。”余知节躬身道:“重开慈幼养孤院,并无需太多银两。富庶之地百姓不用救助,可令州县以结余之银备用,像化州之样刚经战乱的州县,以每人八百文一年为基数,也不过万把两银子,整个天下至多二十万两白银。”

    石方真精神一振,他原以为要百万两银,如果花二十万两银能收拢天下民心,这笔帐怎么算也划算。当即下旨道:“着各州县重开慈幼养孤院,收养民间单老孤稚不能自存者,赡给衣食,每令周足,令老者终其身,幼者能自食其力,此事交由户部尚书余知节办理,着中书院颁告天下施行。”

    众臣齐齐躬身,口颂万岁仁德,天子脸上有自得之色。

    再议。工部尚书卢家林笑道:“江安义出身泽昌书院,臣记得泽昌书院的先贤杨智析有‘学而不厌,求之四夷’的广学说,江安义算是在替先辈说话。不过,臣觉得那些西域胡人有何可学之处,我泱泱大郑人杰地灵,数千年传承学之不尽,何必向那些蛮夷野人学习。”

    卢家林的话引得不少人点头附和,连石方真也颇有同感。

    陈成济事先向光禄寺的官员打听过西域的情况,知道西域出产良马、葡萄美酒、金银器皿、宝石珠玉、香料、毛织品,这些东西在东市都价格不菲。

    看到天子有意否决此疏,陈成济躬身道:”臣对杨夫子的学而不厌甚为赞同,生有涯而学无尽,我大郑知识渊广,但不妨碍兼收诸夷之所长,臣以为此事可令江安义便宜行事,有所得固可喜,无所得亦无伤大雅。“

    ”陈相老成持国,此事便按陈相的意思着中书院下旨化州。“石方真一锤定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