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四十章雪中送炭 (第1/1页)
得知师姐安然无羔后,思雨打了个哈欠,道:“师姐没事就好,我回去睡了。” 屋内,史清鉴有些担忧地道:“主公用强力逼张文津就范,恐怕他仍会暗中使坏。” 江安义道:“他有把抦握在我手中,短时间内应该无妨,先把眼前急事应付过去再说。” “关键是京里,此次主公被罚俸三年,让我百思不得其解,分明打了胜仗怎么还要处罚?田大人的信还没有来,真是急死人了。”史清鉴唉声叹气道。 做的对与错似乎都变得不重要,好与坏的标准存乎天子一心,这让江安义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别驾府,张文津已经换了一身衣服,伸手在炭盆上烤着。冯道量仔仔细细地向他禀报大堂上的经过,张文津静静地听着,沉着脸一言不发。 冯道量讲完,忐忑地问道:“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如果照样拖延,恐怕江安义会真下死手。” 张文津的手被炭火炙了一下,猛地一缩,道:“他是刺史,硬抗肯定不行,你照他说的办,不用故意阻碍。我在府里就你一个亲近人,别让姓江的找理由对付你。” “是,大人你体谅我,卑职愿为大人赴汤蹈火。”冯道量深知自己坐在张文津的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赶紧表决心。 张文津冷笑道:“姓江的初来乍到,急着向朝庭表现,大把地撒银子邀政绩,那些地方官吏,见了银子怎么忍得住手,到时候查出一大批贪官,看姓江的如何收场。对了,姓江的一定会借这件事立威,你这次手腿一定要干净,省得给他抓住把柄。” 大堂之上,江刺史大手一挥,又买粮又以工代赈,这银子至少也有三十万两,按正常的情况司仓参军怎么也有几千两进帐,张别驾既然吩咐了,冯道量只得忍痛称是。 张文津的脸被炭火烤得通红,阴沉沉地笑道:“你别贪,倒是可以探听清楚哪些人贪,像温琦这样的墙头草剁了他的手他还会用脚扒拉银子,你探听清楚告诉我,我到时有用。” 冯道量笑道:“大人可是有良策?” 张文津道:“到时再说,这件事你记在心上。” 冯道量走了,张文津盯着炭火犹自思量,要扳倒江安义,关键还在京城,只要天子对江安义生厌,无事也变有事,有功也变有罪。想起中书院的那封公文,看来明天要去拜望拜望宁老太爷。宁老太爷,工部侍郎宁泽之父,这些天从灵极县来会野府的宅子避寒。 江安义连夜写了封急奏,禀报化州西北十六县遭受雪灾,雪深五尺,受灾人口近二十万,还有无数牛羊无法过冬,请朝庭拨钱粮救灾。在奏报中,江安义建议从安西都护府暂先借粮四万石,等购买粮草后直接运往安西都护府,请朝庭在今年上交的税银中拨给五十万两赈灾。还有一封信写给安西大都督杨祥亮,详诉了化州的灾情,在信中表明向天子提议,让安西都护府暂借粮草,如天子准奏,届时请安西都护府派人护送。 第二天,信通过八百里加急报往京城。会野府的赈灾大事也随之展开,首先是二千府兵开拔前往灾区疏通道路,接着六千驻军也跟着起程,粮草陆续起运,征集民夫的公文发到各县,在二十文的工钱刺激下,无数百姓向涓涓细流般沿着大道流向灾区。 张别驾的车马停在城南宁家的宅院前,向门子表明拜望宁老太爷,片刻功夫,门子回报:“张大人,我家太爷身子不爽,不见客,让我转告张大人四个字,好自为之。张大人,对不住,您请回吧。” 张文津被当头浇了盆凉水,他和宁太爷交情不错,说了四个字而避而不见,其中的意思不言而喻。张文津昏沉沉地回到了车上,马车颠簸簸地回到家里,到家后一头栽到了床上,在厚厚的被衾中直打抖,这回是真的病了。 宁府静养斋,一个青年公子正在磨着墨,宁太爷挽着袖口在宣纸上涂抹着墨梅,等最后一笔画完,宁太爷搁笔,捊着胡须得意地欣赏了一番。 青年公子笑道:“爷爷画的梅越发苍劲有力,傲枝如铁,似有暗香透纸而来,意境隽永啊。” “哈哈哈,政儿越来越会说话了。”宁老太爷抚须大笑。 扶着宁太爷在椅子上坐好,宁清政不解地问道:“张别驾与我家不是交好吗?爷爷为何不见他?” 宁太爷伸手接过茶盅,拨弄开浮起茶叶,喝了口水润喉,将茶盅递还给孙子宁清政,淡笑着问道:“你说张文津为何而来?” 宁清政略作思索,道:“八成是为江刺史而来。” “不错,他纠众上次弹劾江安义,天子看似没有怪罪,可是卢尚书被责失德,实际上天子已经在敲打他。”宁太爷慢慢地梳理着胡须,继续道:“你爹来信告诉我,不要再跟在张文津对付江安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