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日开始的经历_第五篇 求助佛门 (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篇 求助佛门 (第二章) (第1/1页)

    第二天,蓝凯前往黛螺顶。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山峰,垂直高度有400米。由于小山峰形如大螺,盛夏时节草木萋萋,呈一片黛色,故称黛螺顶。山顶一座古刹,原叫佛顶庵,至乾隆五十一年,更名为黛螺顶,遂与山同名。

    去黛螺顶的山路有两条,一条沿北端山脊而上,一条沿南端山脊而上。蓝凯选择走的是南端山脊的那条。

    沿南端山脊而上,还有两条路可选,一条是左边的古道,坡度舒缓,小径回环,虽多绕点路,但攀登起来不太费劲。一条叫作“大智路”,共1080级台阶。除此而外,还有条捷径,那就是1995年修建的空中索道,几分钟便可到达离寺门不远的平台上。

    蓝凯走的是“大智路”。

    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1080级台阶是“十界”各有“百八”之意。十界,也称六凡四圣。佛教将佛与众生分为10大类,总称为十界。十界各有“百八”,合起来就是1080。据僧人们讲,走在大智路上,踏过1080级台阶,能给人增添智慧,消除烦恼。

    蓝凯背着行礼,沿台阶一步一叩向上攀登。他听说去西藏布达拉宫朝圣的信徒,是以看到布达拉宫的顶为标志,开始磕头的,他选择了从山脚下开始磕头。

    大约向上攀登了300多个台阶,蓝凯就开始大汗淋漓,原本超过的几个香客又赶过他。

    一个老人坐在台阶上休息。见他一步一叩地上来,有些怜惜地说:“孩子,歇会儿吧”。

    蓝凯摇摇头,用衣袖擦了擦汗水。

    大约用了3个多小时,蓝凯登上黛螺顶。当看到黛螺顶的山门时,他眼前一黑,差点摔倒。一个长者模样的人扶住了他。

    蓝凯谢了长者,继续磕头到大殿。虔诚地点燃香火,在五方文殊殿依次朝拜东台聪明文殊、北台无垢文殊、中台孺童文殊、南台智慧文殊和西台狮子吼文殊。

    据说,五方文殊殿因康熙而来。康熙曾几次想朝拜五台山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的文殊,都因天气等原因屡屡受挫。后来就找来主持说,五年后打算再到五台山朝拜,而且要五个台顶的文殊都要拜到。一晃三年过去了,主持还没有想出办法。一天,寺里的一个叫拴柱的小沙弥偷吃供果被发现,这是犯了佛家的贪罪,主持说如果能想个办法实现康熙的愿望,就可以免罪。拴柱毕竟是小孩子,思路和老和尚们不一样,说可以将五个文殊菩萨的法像供在黛螺顶的寺庙里,这样就可以一次拜到了,于是就有了五方文殊殿。后来康熙到五台山拜佛如愿,还特意为黛螺顶寺钦赐御碑,并题诗“峦回谷卷自重重,螺顶左邻据别峰。云栈屈盘历霄汉,花宫独涌现芙蓉。窗前东海初升日,阶下千年不老松。供养五台曼殊像,者黎疑未识真宗。”以记。

    这些是真是假无人细究,反正信佛的都希望是真的,不信佛的真、假都不当回事。

    蓝凯来到黛螺顶的牌楼前,伫立良久。他想,这牌楼象征着寺院的大门,也就象征着佛的大门,踏进这大门就进入了佛的世界……殿中高坐的释迦牟尼,永远是端庄、祥和的,他是在普度众生嘛?他把众生普度到哪儿呢?其实只要能给众生一次后悔的机会,这个世界就会少了许多憾事……

    凭石栏向下望去,台怀镇的风貌展现在眼前。可以看到山谷中的雾霭和台怀镇的香火、炊烟混合成的蒸腾雾气,可以看到五台山标志性的大白塔静静耸立在那儿。蓝凯目光落在台怀镇周围的十多座寺庙上,他想不清佛教的理念,只是本能的希望佛能有足够的强大和足够的胸怀,让自己的心愿能实现。

    一个小和尚见蓝凯背着行礼一步一叩上山,主动上前双手合十打了个问询,然后把他带到居士住的地方,并告诉他在哪儿吃斋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