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34.农庄的麦浪 (第1/2页)
雪莲农庄的秋天像一块多彩的画布,色彩斑斓,千娇百媚。黛色的天空下面是墨染的湖水、金色的田野、深绿的树林和泛黄的草滩。一切都是彩色的、温暖的。秋风送来一阵阵麦香,处处都是秋收忙碌的身影。金黄的麦浪在镰刀的光影中一片片倒下,成堆成堆的麦秸又一个个垒起来。 刘敏和各局委的干部职工正在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收割青稞。受何帅建水利设施的启发,刘敏积极向政府建言献策,近两年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农田水利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民用电问题还有力发挥了农田灌溉作用,大大减少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水电站试用第一年就给农民带来了丰收。 刘敏揉了揉发酸的腰,坐下来喝了口水。掏出毛巾擦汗带出一张照片。照片上的女儿,笑容很像何帅,有些腼腆、有些害羞,但是两条又粗又黑的辫子像极了自己。个子长高了不少,也胖了许多,唯独两颗脱落的门牙看起来让人心痛。 她又掏出何帅的来信看起来。何帅说水电站的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可母亲生病住院没人护理,女儿也无人照看。希望刘敏能提前回去照顾母亲和孩子。 刘敏自知亏欠家人和女儿太多,本来是决定先回去的,可是由她负责的生猪养殖和果园建设还没有收尾,又推迟了内返时间。现在养殖场和果园也都建起来了,而且已经开始正常运转,总算可以把回家的事列入议事日程了。昨天,她已经递交了“内返申请表”,就等正式通知来了就启程。想到这,刘敏笑了一下,把照片和信装进口袋站起来。低头看见阳光中摇动的麦穗,忽然想起什么。她折断麦穗用力揉搓起来,捧着颗粒饱满的青稞,沉思了片刻,忽然笑出了声。 这时,有人喊“刘县长,吃饭了!”刘敏立刻朝县政府一群人走过去。司机把一碗酥油茶递给她。秘书又递过来一碗青稞面。刘敏拿起铜勺从热气腾腾的平底锅中舀出一勺开水倒进碗中,坐在地上熟练地揉着糌粑,继续想着刚才的心事。 青稞面刚揉成一团就被已是县委书记的次仁抓走了。他边吃边说:“还记得你刚来那年,硬拉着我去找地委领导修改财政预算的事吗?” 刘敏重新添了些青稞面揉起来,说:“怎么不记得?还和你大吵了一架。大家都说我不知天高地厚,敢和你叫板。” 次仁喝了一口茶,说:“不过后来证明还是你对了。远了不说,就说你提出的兴修水利的建议吧。有了水,有了电,彻底改变了老百姓靠天吃饭的面貌。” 刘敏咬了一口糌粑,说:“这仅仅只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肚子饱了,但钱袋子还是空的。要想富起来还得再想办法。” 次仁看着她,问:“怎么,又有想法了?” 刘敏回望身后的群山,说:“我们这里是‘五分草地三分林,剩下二分是荒地’。草地面积虽然占总面积的一半,但受自然条件的影响,牧草生长缓慢,草场质量差,这些都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而条件相对优越的河谷地带,耕地面积不足三分之一。高海拔的山区,开发难度又大,这就逼着我们在有限的资源上想办法。我想来想去,只能在粮*细加工上做文章。” 次仁拿着糌粑,问:“你是说再把糌粑磨细一些、精一点?” 刘敏问身旁的秘书:“你说说,糌粑还有什么吃法? 秘书眨眨眼,说:“我们祖祖辈辈都这么吃,炒熟磨成面,揉成团抓着吃,要不就搅拌成糊糊喝。” 刘敏又问司机:“格拉,你还吃过其他口味的酸奶吗?” 司机横着抹了一把嘴边的酸奶,脸上留下一道白印。他说:“我没有吃过别的,不、不,我吃过加糖的酸奶。” 大家都在笑,次仁眯着眼睛看着刘敏。 “我第一次把糌粑和干rou带回去让家人品尝时,他们不是当着我的面吐了,就是背着我悄悄扔了。当时我非常生气,可后来一想,他们一定是接受不了这种味道。后来,我们把牛rou改变了口味不就赢得了市场。青稞面也可以试试嘛!” 秘书问:“怎么改?” “据我了解,青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显著的医药保健作用,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氨基酸,营养价值极高。青稞生长环境洁净,没有污染,正符合现代人环保、绿色、健康的饮食理念。如果我们改变传统的食用方法,不愁找不到销路!” 次仁说:“怎么才能让大家接受我们高原的美食呢?” 刘敏说:“把青稞粒煮熟放在酸奶中,再加些蜂蜜,或者加上我们这里的天然水果,做成含果rou的时尚饮品,怎么样?” 大家眼前一亮,说:“咦,怎么没有想到这个吃法?” 刘敏继续说:“这只是一个思路。我真正想做的是建一个青稞面粉加工厂。把面粉加工成适合老人和孩子食用的营养粉,做成面条、饼干、面包这样的日用食物,不就打开市场了?” “对呀,老人和孩子一定喜欢营养丰富,好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