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托里拆利 (第1/1页)
1493年6月6日早上6时,地中海上的马略卡岛帕尔马湾,停泊着小型盖伦船“鹈鹕”号。船上有三位身份显赫的人物,阿拉贡国王斐迪南,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公主胡安娜,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红衣主教门多萨。 伊莎贝拉不在,现在哥伦布回来准备第二次远航,贵族和商人们跃跃欲试,调拨物资迫在眉睫,还有一大堆内政外交需要处理,哪有时间跟斐迪南去体验一下科学。 红衣主教大人怎么也在?难道斐迪南成心给教会找不痛快?非也,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时候,教皇也到场参观了。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对教会的理论基础和信仰体系并没有多么大的冲击,不是什么颠覆性的东西,教皇也是很有好奇心的,自然乐意一观。 其实门多萨是被忽悠了一通的,斐迪南把这件事情说得相当冠冕堂皇头头是道:“一直以来人们认为,空气是没有重量没有压力的,这怎么可能呢?空气乃是上帝所造并使之弥漫世间的,包围在每一个人周围,人们吸入它,又呼出它,都要耗费力量。人人皆有原罪,上帝为显示对负有原罪的人们的威力和警诫,必使空气有了重量,以巨大的压力施加于人身,亦施加于世间万物,以显示主的伟力与福音,警示人们终生勿要忘却赎罪。空气寄托着上帝的旨意,故此无处不在。空气蕴含着上帝降下的威能,若要不受它重压的伤害,则必吸入它,浸染主的威能与福音,方可无恙。若是强力抗拒,空气的压力便可令木桶破裂,使两半铁球被牢牢嵌合,二十匹健马方能拉开,若有人逐走了空气,又将它再次引入,空气便要发出巨响,以示上帝的提醒与警示,使此人感到惊恐,进而虔诚信主。如我曾梦见天主一般,天主在梦中给予我启示,若有人欲要以简易之法验证上帝的力量,昭告于世,可以取一长管,装满水银,倒插入槽,无论量多量少,管内水银都将高于槽内水银面一定的垂直高度,如果代之以水,高度更达5噚还多!由此,人们可知空气的压力,即大气压,也将充分感悟主的伟力。” 斐迪南这一番忽悠,倒不是胡扯,后世教会惯于玩弄这类伎俩,教会对此根本的理论依据是两条。第一,《圣经》这么伟大高深的东西,是不能仅凭字面意思来理解的。第二,自然界的一切现象,都是上帝安排的一部分,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到答案。 只要抓住这两条,什么事情不能扯到上帝身上?最经典最根源的例子就是“宇宙大爆炸是上帝说‘要有光‘的时刻……”富有创世即视感,而且真的很符合《圣经》的宗旨,如果细究,具体的语句还真的挺符合科学结论…… 这种事情,今天的人们大概会置之一笑。但是在十五十六世纪,类似的说法绝对让一大片人为之倾倒。 显然红衣主教就是其中之一,他对这种说法也十分赞同并且高度期待,主的威压无处不在,这样的事实绝对能大大提升平民百姓的虔诚程度,赎罪券的销售或许也会更为顺利,要是罗马的那位教皇冕下稍微克制一下自己的私生活……啊,这不是我该想的。 以后斐迪南就按照这套说辞办下去,可以缓解来自教廷的压力,因为他还需要教皇支持卡斯蒂利亚对新大陆的主权,教皇批准的、两个强国缔结的条约,在这个时代是非常管用的。 等到1517年,葡萄牙被自己吞并,而新教运动爆发之后,斐迪南就毫无顾忌,那时候只等教皇求自己,只要支持天主教,随你怎么搞都行。 现在斐迪南的大忽悠术明显发挥了作用,红衣主教满怀期望地开口:“那就让我们见证上帝的伟力吧。” 这当然不是三个人的独角戏了!风声早在三个月前就放出去了,那时候斐迪南还在夜以继日地爆科技树呢。船上还有十几位贵族和社会名流,包括西斯内罗斯神父、梅迪纳塞利公爵——曾写信引荐哥伦布的一名大贵族,还有一名罗马教廷的代表。 岸上也有感兴趣的人,还有一帮持不同观点争论不休的科学家,等待获取最新的结果。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莫衷一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