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394 很坚持的祖大寿】 (第2/2页)
。若没有必胜的把握,稳妥对敌,对大家都有好处!”孙承宗冲祖大寿亲切的笑了笑:“我是很看好你的,祖将军啊,我年纪大了,现在朝廷又风云变幻!我的位置,自然希望能与建奴打一次胜仗!在我归老山林之前,也在史上留下一笔!但我为了你们,为了辽东辽西的战局,为了包括东江在内的整个大明与建奴对峙的战局,我不得不全盘考虑呀,祖将军,你明白我的苦心吗?你还记不记得我曾经对你说过,锦州前线,你可以酌情安排作战部署,要是来不及告知我,便不用事先告知我了。” 韦宝听的浑身一股说不出的感受,暗忖自己觉得孙承宗不起眼,有些窝囊,但是孙承宗的确牛叉呀,人家虽然是否定,但这说话的艺术?已经将语言艺术发展到巅峰了吧?一副苦口婆心的模样,直接将皮球踢祖大寿脚下,现在要看祖大寿怎么办? 吴襄和一众辽西辽东将门,还有隶属京畿体系的官员,毛文龙一方的几名随从将领,也都很佩服孙承宗掌控大局的能力,都等着祖大寿说话。 祖大寿暗骂孙承宗老狐狸,但是也真的找不到什么借口对督师大人发飙,祖大寿实际上是不用太在乎督师的,换成谁做督师,辽西辽东的局势,始终要由当地将门掌握!但是他只想捞好处,不想担责任,这个责任太大,他一个人也绝对担待不起! “督师大人,你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我都记得!但您要想想,卑职只是小小的副将,即便有机会升任总兵,总督,也没有权力擅自用兵,还是要等督师大人发话的!”祖大寿冷然看着孙承宗。 辽东辽西一帮将门世家很是配合的频频点头,示意赞同祖大寿的意思!他们过了在场人数一半,声势不小。 孙承宗叹口气,看了看众人,又重新将目光落在祖大寿脸上:“祖将军,要打还是要守,就凭你一句话!我现在就向朝廷递交奏本!不过,我会向朝廷言明,是你祖将军,还有辽西辽东的诸位将军坚持要在此时对建奴用兵的!你们都要签字。” “我们会签字!”祖大寿断然道:“对建奴用兵的计划绝对不能停下来!否则会挫伤我辽西辽东数万将士的锐气,会让将士们寒心,请督师大人向朝廷言明!” 祖大寿根本不怕孙承宗这套绑架模式,他不怕向朝廷表决心,反正不用他本人担不经请战,擅自用兵的罪责便可。辽西辽东有的是军户,死了再补充便是!补充的过程中,抚恤的过程中,又有源源不断的银子入口袋。而且,辽东发生的战事越多越频繁,就越显得辽东比起东江来,在对抗建奴中的重要性! “你就不怕建奴主力大军反扑辽东?将我们苦心经营的宁锦防线打散?”孙承宗反问道:“到时候,数万辽东将士,几百万辽东百姓,何处安身?都退入关内吗?” “督师大人请放心,我们辽东人不会因为贪图安稳日子而怕了建奴!建奴不灭,我们本来也无法安身!”祖大寿斩钉截铁道。 韦宝暗暗叫声好,祖大寿这番话,说的还是很漂亮的,官场上嘛,谁站在百姓的角度说话,谁的话就有分量。虽然韦宝猜测祖大寿心里可能只是将百姓,将手里的兵士当成筹码,好让他在辽东呼风唤雨,继续下棋,但祖大寿似乎说的也很有道理。 “好吧!那对建奴用兵的准备继续,辽东将士们继续做好随时出兵攻打广宁附近建奴大军的准备吧!”孙承宗道:“等我问过朝廷的意思,即刻作出决定!” “是!督师大人。”祖大寿双手抱拳,带着胜利者的表情,答应下来。 其余辽西辽东众将领也一起答应。 毛文龙愤愤然哼了一声。 韦宝见尘埃似乎要落定,对吴三辅、吴雪霞、王秋雅做个咱们走吧的手势,几个人遂退出了小厅,往督师府外而行。 韦宝一路都在想着刚才的情形,觉得浑身热血沸腾,这算是他第一次接触,蓟辽,辽西辽东,东江各方真正的核心!稍微有点想明白了以前在现代想不通的事儿。 历来对辽西辽东将门、袁崇焕这些人与毛文龙之间的矛盾,史料瀚如烟海,各种解读层出不穷。 韦宝现在觉得,大部分人可能都陷入了一个误区,将东江镇与辽东辽西当成一码事看待了。 东江镇事实上不是明军的传统军镇,是东事起后新设军镇。其内部组织模式和传统九边各镇完全不同,并非靠明军将领历来的世袭、土地、亲属关系来维持,本质上是武装流民集团。 朝廷对其控制力有限,支持也非常有限。 晚明文官集团坚持用制约传统九边的办法去控制东江,其结果上来说必然使得后者或者分崩离析,或者集体投虏。 这是晚明政治体制僵化所带来的恶果,也许,原本历史中的袁崇焕只不过当了执行者罢了? 袁崇焕杀毛文龙,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还得过个五六年才发生,韦宝现在做的种种猜测,只能从他个人想法出发。 韦宝觉得,辽西辽东和东江的矛盾,袁毛两人之间的矛盾,或者放大到辽东对登莱文官集团和东江镇之间的关系,是当政者和流民帅之间的矛盾。 比起争议满满的毛文龙来说,本质上,毛文龙应该只能归为流民首领这样的角色,只是不同于农民军,毛文龙这个流民首领是官方认可的,并且有很高的职衔的,就这点区别。 后来晚明登莱之乱中孔有德、耿仲明这两个东江镇出身的满清三顺王,应该都是这类情况。 如果袁某人不砍毛文龙,自然还是会有其他的文官来动手,理由估计也会类似后头什么“十二当斩”之类,其实当斩不当斩,核心就一条,其他的理由都是当时明军通病,一切都是抬出祖制啥的,大将在外,必令文臣监。尔专制一方,军马钱粮不受核,一当斩。 先不说大明有没有“文臣监理朝政”的祖制。东江空悬海外,屯田不济,钱粮大头都由山东供应,东江这种武装流民集团,也许毛文龙自己都不一定能搞清楚有多少人,因为韦宝的统计署差了两个月,到现在,也没有办法给予韦宝一个准确的数据,五十万是跑不掉的,兴许更多! 这不是毛文龙的实力,弄个不好,反而应该算是毛文龙的包袱!毕竟祖大寿他们控制的都是优势资源,是名正言顺,由朝廷豢养的边军。 而且每次大明与建奴动武,不管是如何开端的,东江的都主动配合,因为他们首当其冲,是建奴的肘腋之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