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41 (第1/2页)
空间是广阔的、无形的,而意识在这个世界里却是有形、有序的,这些有形、有序的存在,就是为了表达出一种思想意识,一种来自于这个世界之外的人类的意识。 基本上,每一人都是通过对一个程序的编写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意识留在了这个网络世界里。 这种意识可以相互包容、吞噬,也可能相互排斥、互不干扰,他们在网络这个世界中存在和吞噬、复制和删除,从而也就构成了数据在这个世界中的消亡和生成。 而维系这个世界和人的意识之间的桥梁,就是运行能量——电能的存在了。 林磊曾在电池中吸取过电能,所以他对电能并不陌生。 在现实中,林磊凭着异感的特殊能力能感应到周围数公里之外的人和物,而在网络世界中,他却能顺着电能的运行感应到整个世界。 这是一个立体的世界,通过某些电波,他把思感送到了那些环绕着地球飞行的人造卫星上,然后又通过人造卫星与地面上的各种联络活动返回地面。 在地面上,他的感应也是无处不在,一些鲜为人知的海底电缆已经把地面上的各大洲连接成了一个整体,只要有电力存在的地方,他就能凭着思想的感应把触角延伸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到最后在他的感应中,整个世界都就是一个由一些简单的电子线能构画而成的立体图形。 相对于电子线能的简单,与其并行而立的网络世界却是复杂多了——在这个世界中,每时每刻都有着无数的数据在生成、被复制,每时每刻都有着数不清的数据在消亡、被删除。 也就是这种意识能量和运行能量,使林磊隐隐约约的感觉到了一种更为强大的能量存在——“世界本源”的存在,不经意间,“世界本源”这个概念又出现了林磊的意识当中,隐隐约约的,他竟觉得就是意识能量和运行能量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本源。 难道在他眼前客观存在的这个现实世界,也就是由一些数字和运行能量构成的?难道他所亲身体会到的这个花花世界的真正本源,竟然就是一个由数字虚拟出来的世界? 所有这一切,仿佛都绕回到了那几个最根本的问题上——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生命的本源又是什么? 在生物学上,生命的形态和特征,都是由生命本身所固有的基因遗传决定的,在生物界里,基因所记载的,是每个生命最原始、最本源的信息。 从进化的角度看,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由一些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机物经过漫长而复杂的进化演变而来,而构成氨基酸等有机物的最基本粒子,就是一些碳水化合物之类的无机物了。 以其中的水分子为列,再往小处看,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不同的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构成使原子呈现不同的性质,也就是说,氢原子之所以是氢原子,就是因为它有着不同于氧原子的质子、中子、电子数。 假如再往细分进入到一种最微观的世界,假设构成这个最微观世界的,就是那些排列不同、有着无穷变化的数字,每一种物质都因其最基本的排列不同而显现其不同的性质,然后不同的物质就构成了整个世界。 不同的数字排列组成不同的细微粒子,不同的粒子组成不同的原子、元素、分子甚至记载着生命信息的基因链,就象一些网络游戏中的不同的设定一样,都有着其本源的不同,不过相对于网络游戏而言,构成现实世界的数据更为庞大和无法估量而已。 顺着思感的无限延伸,林磊的的确确的感应到了一种极为微观的数字世界。 在他的这种感应中,他觉得如果把整个宇宙微观到最小单位的话,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些排列不同的数据够成,整个宇宙都是由一些庞大到他无法相象的数据组成。 由微观到宏观,他感觉到在那无穷无尽的宇宙深处,似乎有着一股极为庞大的能量在支撑着整个宇宙的运行和存在,整个宇宙就象是一台一直在恒久运行的电脑,所有存在于物质中的本源信息,就是这台电脑的微观世界,就是这台电脑的意识能量,而那宇宙深处的庞大能源,也就是支持这台电脑运行下去的“电”能了。 意识能量和运行能量,不就是这整个空间宇宙里的“本源能量”吗? 不论是从微观的角度,还是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整个宇宙都象是由某种无法形容、无法描述的混沌存在所设计出来的一个游戏或是虚拟的世界,一个无法破开的茧。 也许在这个茧的外面,一样还有着一个无法预知的空间。 既然整个宇宙都是一个设定好了的虚拟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