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翻印西洋的书籍 (第1/1页)
关于不被推翻明末是不是会爆发一场欧洲文艺复兴式运动,或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并壮大,只能是一场伤感而无赢家的讨论。如就事论事而言中国当时不那么闭关锁国了,不再中央极权严防死守,可能性还是极大的。 当然这个可能性大不大不关沈磊现在什么事,他关心的是他自己脑袋里记忆的知识虽然先进却有二个不足。第一个是不系统、碎片化,也就是说东鳞西爪乱七八糟无法写出一门高级一点系统的教材。而第二点是他的知识就如存入硬盘必需取出才能用,但他不知道自己知道什么。 这二者光靠他自己无法解决,如果有西方的书翻译过来他看一下就可能记忆起许多东西。并且将自己的知识在西方书籍基础上知道的修修改改,既省力又可以让自己这里有一个更高起点。 另外他再将科研与实践精神作为重点灌输,再打造强大工业体系,用强大财力投入教育与科研,相信不用说多少年就能培养大量学生,并将欧洲全面甩在后面。 还有就是沈磊前世的知识虽然远超这个时代,但他的知识并不全面。如动植物、医学、生物学、矿物、气象与地理等等基本上一无所知,必须先引入西方成果学习、继承,再谈中西结合、发展、创新。 还有如天文学现在研究导航正需要,而沈磊对此仅知道皮毛中的皮毛,也需要引进西方知识与经验。可他不知道欧洲任何一个天文学家,或者只知道欧洲有个哥什么的已经弄出日心说。如此说欧洲人已在用巨大的望远镜在观察天空,比中国也已先进了许多,这些都是必须先学习的。 向西方先学习再超越是捷径,至少可以节省太多时间,对此沈磊不会因自己来自后世整个见识高于这个时代而妄自尊大。实事求是、不懂就问,不如别人不耻下问才是强者心理。 为向西方学习沈磊才让晓英去广州、澳门寻找能翻译的人员,并从澳门购入或订购书籍,再在台湾办个译印社少许印刷出来。第二个目的是寻找这样的人才是为不久将会与荷兰、西班牙等势力发生碰撞时所急用,而且是要面向世界必然要培养出自己的翻译人才。 为这个任务晓英去广州、澳门已经近一年了。主要是愿意来台湾的人实在不多,还有在广州、澳门购买书藉并不顺利。对此沈磊也早有预料,所以嘱咐晓英可以在广州、澳门以委托形式让人译书按质量付费。对书籍可以用委托订购方式,澳门书籍不多是销量关系,不是书商不愿赚钱或有意无意封锁禁止。 当然翻译书可以放在广州、澳门,但必定要请几个人来办个翻译培训班,不然与荷兰、西班牙人打仗时总要有个勾通,有自己的翻译才可靠些。对此晓英拍胸保证过,现在见他回来知道任务应该完成不错。因这个任务晓英再次连过年也在外面,沈磊忙下楼去大门口迎接一下。 见面他连道:‘又害大哥连过年也奔走在外,辛苦了。‘ 晓英倒是不大在意,回答在外也是蛮开心,家中生活也没什么难处,十分放心。一路寒暄几句来到办公室坐定,晓英汇报此行经过。 果然不出沈磊所料,澳门的西方人对到台湾工作兴趣不大,有兴趣也不一定能翻译。倒是传教士比较积极,但条件就是允许传教,要地建教堂之类。书籍也是现货不多,订购等候的时间较长。 现在订购的书大部分已经到达,都是四套。一套留在广州那里雇人翻译,三套都带来了,还包括在广州、澳门购买的原装书及已经翻译的书。另外此行还带来了四个愿意来台湾工作的翻译人才,三个华人一个西人,其中一个叫严演的还是一个秀才,翻译水平最好。 听到这个汇报沈磊大喜过望,询问了一些细节又细问了严演为何也会西语。知道其因为痴迷奇技yin巧与家庭决裂,到澳门学会西语本来欲去西方学习,因经济原因未能成行。本欲在船上当水手充作川费,但西返的船长都嫌他体弱不要,晓英见之才说动前来。 晓英说词也简单,严演到台湾可以译相关书籍不大误事,在台湾不满意挣了钱可以离开,如此也有钱可以去西方取经了。而且是翻译能挣大钱的机会实在难得,所谓过了这村没有这店,比在船上当水手更合适。 因晓英这话实在严演才同意来台湾,因为晓英还告诉他,在台湾也有许多他想学想看的东西。于是双方约定好计酬方法及至少二年工作时间,至期再定不得强留他在台湾的条件才愿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