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七零章 始有高端人才来 (第1/1页)
开罢总结表彰大会算四国联军入侵一战彻底解决,基本上所有的士兵不受到奖赏都拿到了参战特别补助,整个年节是喜气洋洋。而且胜利如此巨大让台湾不管工人农民与有荣矣,虽然都是移民对台湾的认同感也一下高涨到满值。 不过也有个小小弊病是一些辽东移民的杰出人才成了干部与沈磊有接触时会建议反攻辽东。这倒不是他们完全为私仇,也有人认为那里可以安置更多移民。 因大明朝廷在辽东实在不咋的,到台湾的移民对朝廷多少有些怨言与离心的。而在台湾的生活比在辽东九成九的人是大幅度提高的,加现在如此强大的四国联盟也被打得无还手之力归心于这里也是正常的。 只是他们其实高估了护卫队的战斗力,低估了辽东的形势复杂性。护卫队在台湾的胜利不是轻易可复制的,如满清扎根颇深却是地地道道纯陆军,还是骑马陆军。护卫队在台湾打的是防守反击;在辽东可是纯进攻,而对战骑兵并不怕,怕的是兵力不足连后勤线也保护不了。 对这些沈磊也没一一解释,而是在总结表彰大会上大讲戒骄戒躁,台湾的基础还薄弱,大陆上现在战争难民,因灾灾民、失地流民很多,需要将他们移出来送到南洋去。 这是他第一次公开移民政策与行动方针,并解释为何下南洋的原因是土地肥沃人口少;物产丰富矿藏多;零星岛屿逐次取。至于辽东并非是放弃,而是整训成十万大军后才可发动雷霆一击,而不是拉据战增加民众伤亡与财产损失,还影响到其它地方有好的发展机会。 这个报告听到的人不少,传达后众人才知道沈磊的意思,辽东的人也不再提出护卫队去辽东的话题,但要他登上王位的人再次多了起来。这时代直到后世这称王还真最宽松,大肚番王只有如此实力也敢称王。 对此沈磊再次否定,称王只有虚名没什么实际好处。另外从大明移民他这里尽量低计调才顺利些,高调了大明可是有宁肯让百姓饿死也卡住的官员,他现在只要移民这实利而不是某王的虚名。 有了前面报告的效果沈磊也公开解释了为何不称王的理由,不过没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名句,而是说明对移民不利,只要大规模移民达到规模他才好名正言顺称王才是。 就这样崇祯三年的日子就过去了,只是这场大胜还带来一些副作用,作用之一日日念叨着只愿回到家乡的罗志祥在得到允许回家时却愿意让家人来台湾他也不走了,并举荐了他的一些同年来台湾干事。 罗志祥的变化最主要当然是台湾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实际上他也是台湾发展的见证人与元老。作为见证人他是从淡水开始清理杂草时就到了这里,这完全是一干二净的从头开始,到现在淡水虽比不上京师人口多,可多姿多彩与发展前景却是非常大的。 作为见证人罗志祥是最早来到台湾的人之一,作为元老他在银行职位不低收入不少却一直念叨着死也死在故乡,但真让他走时才发现他回到家乡并没有好出路,这些年是魔怔了,确实还是在台湾机会大生活安定。 临走梦才醒让他啼笑皆非,好在银行的职位一时也无人代替,一说他回家一趟还会来的银行也非常欢迎。另外他还去求见了沈磊,大谈昨非今是,言自己垂垂老矣,愿意回家乡一趟带一个儿子过来时在家乡找一下俊杰带来,为沈磊的事业出力。 对罗志祥的幡然醒悟沈磊只能无语,这种钻进执念与漠然之人都是一个毛病,手里握着宝贝找宝贝,等失去才知道珍贵。 不过此时罗志祥愿意带三个儿子中一个在台湾发展,还愿帮助拉来人才也没什么可责备的。毕竟他只是担心暴露而扣留下来的,现在当时的官员早换人了,这些年因欲抢劫反被抓的人已经都释放了,有的人混上不小干部了,或寄钱回家或将家人搬迁来了,事情也算过去了,只是罗志祥的转变主要是这场大胜又是一个意外、 有自己的运输船罗志祥回一趟天津老家快捷方便,与家人相见虽知各自还平安,罗志祥还寄回家信与一些银子,还是相拥大哭了一场,未曾一日离开差点儿人鬼二途,也是分离十年多时间,连大孙子也做了父亲怎不令人感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