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七章 摘桃比种桃容易 (第1/1页)
复社中不少人有救时除弊之心却不得其法让后人唯有扼腕痛惜,究其根源乃是此时知识分子只有政治诉求而无经济利益诉求,论经济上他们自己乃是特权阶层,所以既不是调整经济利益分配又不愿自己分担社会责任,仅在人事、派别上纠葛,这样的做法注定挽救不了大明只有失败一途。 义军、复社的消息给沈磊带来的仅是对大明情形的一些了解,在价值上并不大。这是由他的计划决定的,他没有计划借义军与官军作战获得好处,也没准备拉拢或打压复社某个人,只要旁观一下至多分析对移民的影响所以心平气和。 他心平气和地看大明情形,他的岳父与大舅子闻知尚可喜投靠台湾一事后惊讶地发现沈磊的实力早已超过了他俩的认识。 即便是李青冶对沈磊比较佩服,一直劝他出来考试,但这些年雄心壮志磨灭了不少,对沈磊迟迟不肯出来参加考试心也淡化了许多,虽然两人长通信件可已经亲情多于激情。 为官在外回家的机会不多,更因祖父死后父亲也在外为官,其母虽回家侍奉公公一阵,与丈夫小妾关系不大好然而也在公婆俱亡下随着丈夫离开了家。 这一来李家在胶州老家仅有青冶堂叔在,他与父亲这几年难得回家,更难得见到沈磊,见到了也没有深谈他在台湾的发展情形,只知道两家在商业上合作非常好,这一二年一年已有三四十万两银子可分,让李父对女婿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 因为与沈磊合作做生意李家原只是胶州第一大户,现在在山东也是排得上号的,而且因为各种金钱交易李家在官场上人脉更广了,不过这些青冶并不大参与,而且李家对女婿在台湾并不多言,所以沈子坚是谁不大有人知道,是李家女婿更少有人了解。 但反过来说李家对女婿在台湾创建起多大势力确实也是了解不多,如青冶根据他的估计沈磊在台湾已经有三四十万人口,近万部队,也算是独霸一方。 能有这个估计乃是青冶从沈磊、青萍信件与几次难得见面的片言只语及一些传言中了解的。这不是说沈磊与青萍在隐瞒他,而是他觉得沈磊成为一个超级大地主仍然不如考上进士,成为朝廷大员风光。 虽然沈磊作为普通富户成长与他家差不多的富户也是锦衣夜行,实在不值得称道。在他看来沈磊乃是自甘下游,虽说这些年在李家提携与自己的努力下在台湾有一县之地,也是化外之地。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当然也是传统的,这让青冶看问题的目光与评价不可能认同沈磊的行为。因为他认为沈磊参加考试成为朝廷官员财产上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多,但从公来说实现了儒家思想的个人政治抱负,从私而言大明的家产比海外光耀。 从整个交往史上青冶实际上随着他的激情越来越消磨已经开始慢慢认同起沈磊的行为,有时在官场上不遂心觉得妹夫有一县之地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是不输于朝廷七品知县,做个草头王关起门来称尊比在官场上常受气也不算差。 在尚可喜投靠台湾前李家父子对沈磊的认可都有一定的转变,如青冶已不再热心让沈磊出来参加考试,觉得他如此做从普通人角度看已经属于蛮成功了。而他的父亲对女婿实际上一开始是不满意中带着期望的,毕竟女婿的文才比儿子出色。 后面虽然沈磊不再出来参考他的接受程度也大于青冶,这乃是双方经济上关系密切,而且相对而言在经商获益上李家沾润沈磊更多些,父子间在这认识不一样乃是青冶不掌家,父亲对家庭财产经营状况更了解的缘故,因而知道是沈磊主动让李家参与或代办的,有这利益投靠其他人也可以的,不是绝对要与岳家合作的。 因知道与女婿的合作让李家一下子财产扩大了一倍以上,势头还在增加对沈磊的满意度从在及格线上下浮动变成九十分以上。虽有时觉得女婿入官场或许更好些,再一想这考试也是有运气成分,沈磊三考四考仍然不能考中进士也不稀奇,进入官场也不定顺利。 如此一想女婿帮丈人家一起挣钱更好,正因为有经商的事要打点李家不仅财富猛增,与官场诸同僚、同年关系也增进太多。所以女婿没有入官场成为助力而成为发财助力真不算坏事,在官场上女婿不定还会得罪人,用钱开道更加万无一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