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二章 当北京遇上柏林 二十五 (第1/2页)
自从乔伊说服父亲和俾斯麦宰相,让德国与清国建立一个,不同于十九世纪强国与弱国之间,普遍通行的弱rou强食外交政策,奉行以商贸为核心,政治与军事围绕经济发展的新型外交关系后。 乔伊的确是想过,如何才能从这个新型的外交关系中获利,但从未能预见,德清新型关系产生的影响,在世界上会为德国带来如此丰厚的政治与经济利益。 其实不但乔伊没想到,腓特烈皇储与俾斯麦宰相也未曾预见到,那怕是德国社会中其他远见卓著之士,乃至整个德国上下,更是从未想过。 第一笔来自法国的收入,在很多人不清楚内幕的人看来,跟清国没有丝毫关系,但是在德国内部,那群决定德国政策走向人的心中却很清楚,如果没有东亚的利益交换,这笔收入根本不敢想象。 在基本上满足了法国外长弗雷西内的最低要求后,法国人的赔偿金额最终定格在3亿法朗。 这笔来自法国政府在对德正式道歉后的赔款,与普法战争的50亿法郎的赔款数目相比,这笔赔款要小的多,只有区区的3亿法郎,不过是2500万德国金马克。 数目虽说不大,但也要看与谁相比,这笔3亿法郎的赔款,在德意志帝国的历史上,可是普法战争之后,法国人第二次,也是第二大的赔款金额。 与前一次的法国赔款相比,欧洲各国的舆论普遍认为,相比于金钱,这次德国的收获主要是在政治和人心上。 在政治上,这是一次君主制对共和制的胜利。 在德国皇室的牵头下,欧洲最重要的二个君主制国家,面对共和制国家对德国君主的冒犯,集体采取共同行动,迫使法国政府为自己国民的无礼行为道歉和赔款。 在欧洲,让所有人重新见到了君主制的巨大力量,只要君主们一起联合起来,仍然可以让资产阶级和其他政治势力瑟瑟发抖。 君主们依然不是,世人可以轻慢的对象。 许多欧洲的没落贵族和落魄君主们,重新审视德国带来了新希望,而大量君主制的拥护者们,也开始向柏林聚集。 更多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和拥护共和的人,也开始紧盯着德国的一举一动。 总之,许多有心的人,再次开始认真观察这个成立不足十年的君主制强国。 铁血宰相、和平宰相之后,俾斯麦再次收获一个新的威名,皇权保护者。 在德国宣传机器的全力塑造下,老宰相纵横联合,再次击败法国人的赫赫威名,重新响彻欧洲,让那些在最近几个月里,认为俾斯麦老了,心软了的人,重新见识到了老宰相铁与血的本来面目。 德国民众对皇室与政府信任度再次提升,按照阿伦斯巴赫研究所,所做的最新民意调查,在对政府政策的信任度指标,以及对德国皇室领导力的信任度指标上,德国民意再创新高。 民众对政府有信心,自然也就意味着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变得更加强大,政策推行的阻力变的更小,政府的行政成本更低,好政策效力带来的好社会效果,也就更加的显著。 好上加好,自然就意味德国政府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变革,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亦或是军事上。 除了政治上人心的收获,还有民族自信心的收获。 德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再次高涨爆棚,尤其是面对法国人时,根本无法扼制那种,不自觉就流露出高人一等的自信和优越感。 八年前,要用真枪实弹打翻法国,而八年之后,只要一次外交抗议,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德国依旧如此伟大。 德国民众内心中,原本对政府、社会和经济的不满情绪,突然间就转化成高昂的爱国热情。 连带着,德国国内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民众的作效率,无形中都提高了几个百分点。 胜利就是如此的鼓舞人心,尤其是这个胜利是用敌国赔款的真金白银铸就的。 德国的人心变的更加积极,可法国的人心,却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推翻拿破仑三世的帝国后,在法兰西共和国内部,一直都是左翼的共和与自由主义者的势力,占据法国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右翼政党有心无力,而极右翼的保皇党势力更加弱小。 可是共和的法国被皇权的德国羞辱之后,法国国内希望有个强权人物,重新带领法兰西再塑辉煌的呼声,突然间也高涨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