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为崇祯_逃跑将军左良玉(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逃跑将军左良玉(三) (第3/3页)

和他们没有关系了。开封城虽说是被攻破,不过被水淹了,李自成自然是没有什么收获,引军西归去了。但开封城破,崇祯皇帝心情实在好不到哪里去,因而一把火都发到候恂身上,将他再次关进了监狱,不过对于避战自保的左良玉崇祯也无能为力,人家左良玉这个时候拥兵三十万在襄阳等地,就是崇祯想要动真格也没有这个实力了,何况弄不好,这左良玉很有可能会成为另外一个‘流寇’也说不定,其实这个时候属调不属宣的左良玉比起那些明政府眼里的流寇其实也没有多大的区别了,而之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局面,可以说也与一再纵容左良玉的崇祯皇帝是脱不了干系的。其后,李自成大军在平定河南大部之后,战略重心开始向湖广转移,而左良玉便首当其冲成为李自成第一个目标。

    李自成大军围攻襄阳,左良玉这个时候再也不能观望以求自保了,为了保住自己这些年打下的根据地,左良玉决定拼死也要守住襄阳城,史称,时良玉壁樊城,大造战舰,驱襄阳一郡人以实军,诸降贼附之,有众二十万。只不过当时在朱仙镇一战之中,左良玉精锐基本丧尽,而这些个新招的士卒多是义军叛降而来,自然也不怎么听号令,再加上岁月不饶人,这个时候左良玉已是四十五、六了,常年征战这身体自然是每况愈下,不能再像从前那般亲自上阵督战了,因此襄阳城很快就被攻陷。左良玉只好引军向武昌败退,当时武昌是明宗室楚王朱华奎的地盘,左良玉本想打打牙祭,顺带为他二十多万军队弄点粮草,史称,至武昌,从楚王乞二十万人饷,曰:“我为王保境。”不过楚王没有搭理他,不过这也难不倒左良玉,历史上说他纵兵大掠,火光照江中,至于左良玉有没有打进武昌城去,从后来张献忠破武昌收缴楚王金、银百万来看,应该是没有的,不过从楚王拒绝左良玉一事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此时此刻的左良玉在明朝统治者眼中已经和那些他们所谓的贼寇彻底的没有区别了,甚至还要更甚。

    武昌进不去,李自成又在后面围追堵截,左良玉只好退到长江以南江西九江暂避李自成的锋芒,而左良玉一路的行径惹得让某些人有些眼红不已,当时湖北蕲州守将王允成打着左良玉的旗号开始劫掠四周,首先破了建德,又往池阳劫掠了一番,这家伙胆大包天,竟然打起了南京的主意,而这个时候朝廷也急了,只得从九江调了库银十五万给左良玉安抚用,这样一来才平息这场闹剧,而从这个时候起左良玉已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方诸侯,而后来等到张献忠攻破武昌,将楚王浸了猪笼,他左良玉硬是没发一兵一卒,而这个时候,大明政府已是自顾不暇,崇祯也再没有心思管左良玉这支杂牌部队了。其后,张献忠向四川发展,左良玉才出兵重新占了武昌,开始设立军府,召集流民的日子。

    崇祯十七年,大顺军直逼北京,直到明朝灭亡,崇祯自挂煤山,左良玉也再没有发一兵一卒前往北上救援,只是自顾自个的在周边经营起自己的地盘来,只不过大明的灭亡一时间让左良玉有些不适应起来,这些年虽然是立足乱世,避战自保那都是为了生存,不过一切都还有组织的存在,可是大明一完蛋,他左良玉就没了组织,左良玉虽是有野心的人,不过对于是否自己做皇帝,可能他还没有这个想法,最多也就是做一做‘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梦,若是不然以后也不会打起清君侧的名号起兵武昌。

    崇祯十七年三月,随着福王政权的建立,左良玉虽然被封了宁南伯,但左良玉心中明白自己成了这南京朝廷的局外人,而且因为自己恩师候恂的关系,左良玉与东林党人关系密切,而当时南京的当权者马士英、阮大钺之流都是阉党之流,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左良玉自然更倾向于东林党一边,而且南京政府对其不信任还表现在对其军饷的克扣,这些都让左良玉深感不满,而这个时候恰逢‘伪太子案’的发生,饱受阉党欺凌的东林党、以及复社人相继都跑来左良玉这里希望他能举兵以清君侧,而对于左良玉来说,无疑是个出兵的最好时机,就左良玉来说,出兵看起来是为了声援东林党人,不过在左良玉骨子里却是认为可以乘机掠夺江南之地的财富,甚至可以实现自己多年以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夙愿。

    但是事与愿违,还在出师途中的左良玉暴毙于舟中,从而结束了他这甚为传奇的一生。虽说临死前良心悔悟,喊出了‘予负袁公’的悔恨之言,不过那也是于事无补,难以弥补他东征所带来的恶果。不过左良玉的东征之举所加剧了弘光朝廷的灭亡,究根到底虽然在这其中马、阮二人该负主要的责任,但是左良玉出兵东征的行为同样应负起其应有的责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让一个腐朽政权加速灭亡,而且同样也是对人民抗清运动所产生了极大的消极作用,特别是在左良玉死后,其子左梦庚投清的耻辱行为所带来的巨大恶果,更是不可原谅。

    后记:左良玉军纪很坏,烧杀抢掠,拥兵自重,这都是乱世生存的法则,为了生存左良玉在不断蜕变着,最终成为嚣张跋扈的典型,但是他大字不识几个却能领几十万大军,却也是个异数。

    那么左良玉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这里不想深究。但不论如何历史是公正的,左良玉传奇的一生的功过是非还是留给了后人继续评说。

    (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