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公为王_第一百六十一章 世子进京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世子进京 2 (第1/1页)

    “最近咱家可能会有一些动作,需要你忙点儿忙。”

    “公公有事请尽管吩咐,纪刚万死不辞!”

    “呵,收起你这副嘴脸来。”徐如意拿起桌上的一个羊脂玉镇纸随手把玩着,看也不看纪刚:“万死不辞这种表忠心的话,郑峰也听了不少了吧?如今他坟头草估计得有几寸长了吧?有没有去给他多少几张纸钱?”

    “那。。。那只是个意外。小人也不想的。”纪刚讷讷的解释道。双目眯起,因为他怕面前的那个太监看到他眼中的杀意。

    “意不意外的咱家并不在意,你开心就好了。”徐如意冷笑道:“总之一句话,接下来的十日内,我要你锦衣卫对任何事情,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管看到任何事,听到什么传闻,都不要到处乱说。”徐如意终于抬眼将目光看向了纪刚:“明白?”

    “那皇上那边若是问起。。。”纪刚犹豫道。

    “嗖”

    一道寒芒闪过,纪刚下意识的想要躲避,身子晃了一下,但最后还是凭借惊人的理智保持不动。

    玉石镇纸打在头上,随后落在地上,碎成两半。额角青紫一片,但没有出血。疼痛让纪刚将接下来的疑问全部咽回了肚子。

    “不要,到处,乱说。”徐如意重复了一遍,两道历光直射纪刚的双眼:“听明白了?”

    “小人明白。”

    “明白就好。”徐如意满意的点点头,起身来到纪刚的面前,伸手轻轻拍了拍他泛着油光的大脸:“有野心是件好事,但也要有自知之明。至少现在,你还惹不起咱家。你要忍耐。”

    。。。。。。

    一路无惊无险的进了京师,朱高炽三兄弟在燕王府行在安顿下来。饭也没吃一口,便换上了郡王的朝服,匆匆赶往宫中觐见天子。

    不管怎么样,朱允炆和他们也是堂兄弟的关系,所以朱允炆的脸上挂着笑意。

    “本都是一家人,何必如此见外,快快请起。”朱允炆进走几步,上前躬身将自己的三位堂弟搀扶了起来:“走,英华殿以布置好了家宴,三位堂弟一路风尘仆仆,朕与三位堂弟接风洗尘。”

    亲近、热切的态度,在外人看来真是好一副兄友弟恭的和谐画面,温情满满。朱高炽三兄弟对视一眼,彼此眼中都有些疑惑,难道他们这个皇帝堂兄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恶意?

    “传菜!”待四人按主次做好,刘喜高声宣喝。

    紧接着,十数个宫娥列队而出,手里端着各色菜肴,按照一定的序列花式摆放在长桌上。皇帝一人吃饭,三十六个菜。这次加上了三个郡王,按理应该准备更多。不过说了是家宴,朱允炆特意吩咐,准备个圆桌,十几个菜也就够了。

    有些事情可以随意,但有些规矩就不能免去了。宫娥放下菜肴之后便陆续退去。与此同时,那边的帷幕后,乐师们也调好了弦瑟,见刘喜点头便开始弹唱了起来。

    再然后,便是银针试菜,太监尝毒的过程,菜多,废的时间也稍微长了些。

    待一切都准备好了,朱允炆端起酒杯,笑道:“来,素酒一杯,朕为三位堂弟洗尘。”

    “谢陛下。”三人也赶忙端杯起身。

    其实各自的心里都明白,双方的关系是敌非友。所谓的亲情,在皇权的面前简直不值一提。但表面上毕竟还没到撕破脸的程度,所以四人的脸上还是带着亲热的微笑,天南海北的热烈的交谈着。

    朱允炆引着话头,天南海北的讲着,朱高炽不时的回应几句,朱高熙偶尔故作憨态的爽朗大笑,讲讲塞外的风情与沙场的残酷。而朱高燧呢,优雅的吃着菜,喝着酒,兴致来了便插上几句,赋诗一首,尽显文人风雅。

    刘喜在一旁伺候着,见谁的酒杯空了,便给斟满。见谁的筷子落了,便再拿上一双新的。虽然他没有掺和进四人的谈论,但他们话中的深意却是听懂了。

    朱允炆说的是天下在朝廷的治理下四海昌盛,朱高炽的回应中则暗示这与藩王们的治理也是密不可分的。朱高熙笑声中暗含着“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伤,至于朱高燧,则展示了北平文风昌盛。

    总而言之,朱允炆说朝廷将天下治理的很好,朱高炽这边则说藩王们治理的也不赖。

    酒过三巡,罗圈话说了一箩筐,朱允炆的眼中似乎有了些醉意。不知何时,忽然开口问道:“朝野上下,多有传闻,说四皇叔有不臣之心。这留言甚是恶毒,离析我天家血脉亲情,真是可恨。”

    酒桌上的气氛一下子冷了下来,就好像被人话上了一个休止符,霎时间鸦雀无声。三人脸上的笑容也一时间僵住了,不知该如何回应。

    朱允炆的话看似无意,实则大有学问。首先,他将朱棣的野心用传言的方式说了出来,同时又表示自己是不相信的,左右都与他无关,只看朱高炽如何回应。

    朱高炽沉吟片刻,开口笑道:“陛下,您也说了,都是些恶毒小人的传言,不足为信。而且。。。”朱高炽顿了顿,又说道:“臣在北平也听到些传言,说陛下有削藩,改祖制之心。臣的父王和微臣三兄弟也是一字不信的。

    不过今日陛下提起,北平和南京都有人散播谣言,可见是有人暗中想要兴风作浪,欲要对设计不利,还请陛下严查才是。”

    一番话,软中带硬,钝刀子杀人,中间还给朱允炆扣上了一个改祖制的大帽子,不得不说在朱高炽身上“人不可貌相”这句话被体现的淋漓尽致。

    在这里,顺便提一句,大明朝近三百年风雨坎坷,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应该落在朱元璋身上。世事变迁,沧海桑田。变法才能图强,适应这个世界,才不会被这个世界所摒弃。朱元璋显然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为自己的子孙制定了详尽的规矩和法度,还下旨说后世帝王不得更改。简直就是给自己的子孙们强行套上一个紧箍咒。

    你要削藩?那你就是更改祖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