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动员、后勤与作战 (第2/2页)
了各种塑料制品,其中就包括军用水壶。然而他们前期开发的塑料军用水壶有严重的问题,水有塑料味道,用地球话叫做塑化剂味道,有害身体,战士们也不愿意接受,后来经过实验室多年改良,终于发现了可以实用化的塑料水壶制作法,由于物美价廉、重量轻、坚固耐用,西北边防军大量采购,抗战前已经是制式装备。 现在轮到中央军事代表团挑刺了,林蔚提出他的意见:“越石兄令既然要大家畅所欲言,那我的疑惑就直言了,第一个问题是有关西北边防军介入时机的。在牧野鹰扬计划中,很准确地判断开战之初中央军将抢占察东长城一线以威胁平津敌人侧翼,可是仿佛西北边防军对察哈尔作战结果特别悲观,没准备介入这个阶段的作战,而是准备敌人兵临晋阳城下才出兵。根据你们自己的判断,开战三个月内日军逼近晋阳,那么西北边防军投入作战的时间也是三个月后喽?第二个问题是西北边防军准备把多少部队投入对日作战?如果如越石兄所料,对日作战长期化,西北的后继动员能力如何?第三个问题是兄弟我最为疑惑的问题,那就是西北边防军为何判断晋绥作战结果似乎将是我军节节后退,直至晋阳受到严重威胁呢?” 我向许谨生点了点头,他说:“林厅长的问题,由弟先行回答,不周之处,请其他诸公补充。西北边防军的介入时机和动员能力这两个问题,我一起回答,因为介入时机本身受到动员工作的影响很大。 西北边防军奉行不打无准备之战的原则,一旦开战,全军全边区将进行总动员,我军现役的十二个师,要迅速需要通过动员补充预备兵员、马匹、汽车、后勤医疗辅助人员等扩充到十八个步兵师的规模。 秉持着长期抗战全面抗战的原则,西北边防军司令部对西北的持续动员和作战能力进行了多次的模拟运行,西北边区从民国20年开始推行二年义务兵役制度,每年征召约七万人入伍,逐步建立了一个预备役人员队伍,最新统计,目前可用的预备役人员数量达到了33万人。我们结论是如果把兵役从二年延长到六年,第一年,我军将有能力在前线投入18个步兵师,第二年,前线达到24个步兵师,第三年30个。 实现战时野战部队的扩充预备役兵员储备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装备、弹药生产和储备能力。这方面我们和日苯差距很大,别的不谈,子弹年产日苯是五亿颗以上,山野炮炮弹年产日苯是500万发以上。西北边防军司令部之所以预估抗战第一年内日军最多投入关内是十八个师团以内,那是考虑到日苯没有把诸夏国作为真正对手,不会立刻将整个国民经济转入战时轨道,这样日苯陆军受到预算、兵员、装备补充的限制,没法快速扩充。如果日苯对我们真的重视起来,一切全力以赴进入战时体制的话,他有能力在三年内扩充到100个师团的。 而我们这些兵员和装备,每年都会有损耗,作战期间,兵器战损是会特别严重的,有时候一个战役下来,轻机枪就全损失了。我们内部预计,轻武器每年的损失将达到30%,重武器会在15%-30%之间。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投入三十个师在前线作战,每年需要生产9个师的轻武器才能弥补战损。我们工业基础弱,兵工厂只能依靠战前建立的酒泉兵工厂的产能,开足产能补充兵器方面的战损,但是毕竟产能有限,我们不是花旗国红色露西亚,有着强大的机器制造业,酒泉兵工厂想在战时扩产的话有种种困难,尤其是身管火炮受到设备能力局限很大。所以受到兵工生产限制,我们西北最多能够支持30个作战师的长期消耗,再多就要靠外界支援了。 刚刚谈了野战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和动员扩充计划,下面再谈一下开战后我军完成动员可以参战的时间。这涉及部队由平时编制转入战时编制所需动员的物资数量。 单以马匹而言,战时每个步兵师需要近三千匹。我们师属炮兵及其以下都是骡马化的炮兵,每个师有24门民20博福斯山炮,该炮作驮载状态时需要12匹驮马,作挽拽状态时需要6匹重挽马;博福斯山炮驮载状态最重的单件是83公斤,加上驮具等需要120公斤驮载能力,超过了国内一般骡马驮载能力太多。故此山炮的驮马和挽马只能使用西北边防军山丹军马场用河曲马与红色露西亚顿河马杂交专门培育的重型挽马山丹马,炮兵分队需要的其它马匹就配备一般的蒙古马。山丹马培育不易,目前数量有限,而且价格昂贵,为了节约经费,和平时期只给每门山炮配备了十八匹驮马或者重挽马,炮兵运送弹药和补给的马匹可是只配了很少一部分,这缺编的马匹要等动员了再配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