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扬三国_卷一 鹰飞汉末 第六十二章 党锢由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一 鹰飞汉末 第六十二章 党锢由来 (第2/3页)

  他回过身来,不由身躯一僵,心叫坏了。

    只见院门口,刘公子与那儒生张先生、道人丹道长一齐静立不动,皆目露痴呆之sè,显是听到了自己“字字珠矶”的传世佳句。

    自那ri南鹰被贾诩逼得语惊四座后,几ri来,刘公子每ri均要来此坐上半ri,与南鹰、贾诩等人谈古论今。除了那老者王先生一直闭口不言外,儒生张先生、道人丹道长也均是饱学之士,众人倒是相谈甚欢。

    然南鹰早已瞧出这几人均是大有来头,到底是不明底细,又是初交,不敢锋芒太露,只得作出一副虚心受教的模样,偶尔在众人连连相询之下,才略谈一些见解,但他毕竟来自未来,很多观点一经提出,往往令人瞠目结舌之余,又拍案叫绝。那刘公子自不必说,连随行三人都对南鹰刮目相看,态度上也渐渐好了很多。今ri,庭院中一番关于爱莲说的剽窃之语,又被人家听得清清楚楚。

    南鹰硬着头皮迎上前去,转移话题道:“几位一来,便瞧见南某的丑事了唉南某确是不会说话,竟将郑小姐给气跑了”

    刘公子与张先生和丹道长低语几句,二人含笑向南鹰打了个招呼,一齐退至门边相候。

    刘公子上下打量南鹰,忽的摇头苦笑道:“南先生,我自问阅人无数,却越来越看不懂你了你方才对莲和梅的分析可谓jing辟独到,随口之言更是生动传神。如此才情,便是浸yin此道数十年的大儒也未必及上,但偏偏你又如此年轻,连表字也未取,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饶是南鹰老脸皮厚,闻言也不由面上一烧道:“刘兄过誉了,小弟其实也二十有二了,只不过二年前家父仙逝,却是正好错过了冠礼取字的时机”

    刘公子微笑道:“无妨南先生待此间事了,不如与我同回洛阳,一则认祖归宗,二则正可请家族长辈为先生行冠礼三来嘛,为兄也要尽尽地主之谊”

    南鹰一阵头疼,若是真回洛阳,自己上哪儿寻祖宗认去岂不要露出马脚口中却只得应道:“多谢刘兄美意小弟正当前往”

    刘公子眼睛一亮道:“好就此一言为定,为兄本待今ri求教之后,明ri便返回洛阳,难得南先生亦有此心,那么明ri便可一齐起程”

    南鹰猛吃一惊,这位刘公子与自己相交不过数ri,为何如此盛情相邀若是放在一年前,自己倒真可欣然前往,但此时此刻,说不定明ri一觉醒来,便会听得黄巾起义的消息,鹰巢之中种种大事尚待自己回去主持,却如何提得起didu之游的兴致

    他脑中急转,寻思如何在今夜暗中溜之大吉,张机也暂时顾不上了,ri后再说吧,面上却露出惊喜之sè,连连称是。

    刘公子微笑点头,口中又轻吟一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面上露出赞叹痴迷之sè,良久,突然轻轻道:“实不相瞒,这几ri与贤弟相处,获益颇多。今ri便请教最后一个难题,望贤弟不要令我失望”

    南鹰苦笑道:“刘兄乃汉室宗亲,本身又学富五车,你都认为是难题,这不是为难小弟吗”

    刘公子哑然笑道:“贤弟过谦了,不怕你见笑,为兄虽然饱读诗书,但自小从未走出洛阳方圆千里,实可说得上孤陋寡闻,纸上谈兵哪及贤弟年纪轻轻便远涉西域,见多识广且我几ri来听你种种奇思妙想,真可说得上闻所未闻,令人耳目一新是以我才虚心求教”

    南鹰叹息道:“看来我是逃不过了,请刘兄出题吧”

    刘公子笑道:“这题目倒也简单,只有四个字”

    南鹰奇道:“哪四个字”

    刘公子淡淡道:“治国之道”

    南鹰脱口道:“什么刘兄竟然是问治国之道”

    刘公子含笑点头。

    南鹰心中不由生出一丝疑云,纵然眼前这人是汉室宗族,但治国大事也决计轮不到他来cāo心烦神,为何竟会有此一问

    刘公子似是瞧出南鹰的疑惑,锐利的眼神一闪即逝,微笑道:“贤弟可是认为我的身份不配有此一问”

    南鹰心中正这么想,险些跟着点头,急忙掩饰道:“刘兄言重了,在下怎敢常言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刘兄有此一问,只能说明刘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何来身份不配之说”

    刘公子眼睛一亮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真是高论但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这是哪位高士之言”

    南鹰苦笑道:“是一个叫顾炎武的人,但刘兄必定没有听说因为此人远在万里之外”心中却想,应该是千年之后才对。

    刘公子不由悠然神往:“这世间竞多奇人,可惜无缘一见”

    跟着欣然道:“看来我果然没有问错人,贤弟学识既然如此渊博,必不致令我空手而回”

    南鹰汗颜道:“刘兄,不是在下不识抬举,实在是因为在下只是一介布衣,怎么可能懂治国之道”

    刘公子微微皱眉道:“贤弟是否仍有顾虑当今天下,无数自居为清流的士人天天都在评议时政,连平民百姓都敢对政局指手划脚,何独你一人愚兄确是诚心求教,切莫推辞”

    南鹰也听贾诩说过一些清流士人和百姓妄议朝政的事,一直啧啧称奇,今ri又听刘公子提起,不由好奇道:“士大夫议论国事倒也罢了,为何连寻常百姓也敢公然批评朝政呢难道不怕抄家灭族”

    刘公子默然半晌才道:“原因无他,只是因为民间组织的发达和下层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