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强文明祖师_第三十九章 幸运的三子(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九章 幸运的三子(下) (第1/1页)

    而刘义隆即位伊始,由大臣徐羡之、傅亮、谢晦辅政。公元426年刘义隆杀徐羡之、傅亮、谢晦,从此政由己出。

    公元429年,刘义隆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刘义康执政。刘义康任司徒、录尚书事,后又加领扬州刺史,进位大将军,专总朝权。

    刘义隆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

    政治上他提倡文化,整顿吏治,清理户籍,重视农业生产。他曾两次下令减轻以至免除农民积欠政府的“诸逋债”。自东晋道刘宋时期,“役宽务简,氓庶繁息”,三十多年中相对安定,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但元嘉末年,北魏军队在江淮间一进一出,江南地区经过大规模战乱,邑里萧条,版籍大坏,所谓“元嘉之治”从此结束。

    公元438年刘义隆召雷次宗在京城鸡笼山开设“儒学馆”讲学,与玄、文、史三学合为。

    陈寿死后百余年,三国史料大量出现。内容精洁,三书很少重复,然宋文帝认太过简略,故诏令裴松之作注。裴松之收集各家史料,“绘事以众色成文,蜜蜂以兼采为味”,弥补记载之不足,刘义隆惊叹为“不朽”之业。

    范晔的史书巨作、“前四史”之一的亦是刘义隆在位时期完成。

    军事上,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继承刘裕北伐的政策,乘北魏与柔然交战之际征讨河南,史称“元嘉北伐”。宋文帝刘义隆为收复河南,先后于公元430年和公元450年两度大举北伐。

    每次北伐都是宋军趁春夏雨季北进,并迅速打到黄河一线,然后沿千里黄河列戍置守,公元430年占领河南后还设立了河南四镇:洛阳、虎牢、滑台、碻磝,意在凭河而守。但是,等到秋高马肥的时节,北魏铁骑南下,刘宋在河南的防守便很快崩溃,所以两次北伐都以失败告终。北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刘义隆战争指导有误。

    公元452年,刘义隆趁北魏皇帝之死再谋北伐,刘兴祖上表言道:“陛下,愚谓宜长驱中山,据其关要。冀州以北,民入尚丰,兼麦已向熟;因资为易;向义之徒,必应向赴。若中州震动,黄河以南自当消溃。臣请发青冀七千兵,遣将领之,直入其心腹。若前驱克胜,张永及河南众军宜一时渡河,使声实兼举,并建司牧,抚柔初附。西拒太行,北塞军都,因事指挥,随宜加授,畏威欣宠,人百其怀。若能成功,清壹可待。若不克捷,不为大伤。”

    刘兴祖吸取了前两次争河南而无功的教训,建议自山东进兵河北,堵塞太行山诸隘口,将北魏遏制在山西以内。若河北底定,则河南自然落入宋军之手。宋军若在抵达黄河之后,进攻河北,北魏形势就很危险,太武帝须亲自率军抗击,刻不容缓。不过,此策非雄才大略之主不能行之,刘义隆志望、见识均不及此,故未采纳。此次北伐规模不大,也是无功而返。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