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河畈_集体辞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集体辞职 (第2/2页)

实际上却伤了他们的心。就像报社论坛,记者点评所述,在中国,决定一个人生存状况的,是人情关系,而不是才能、业务或学识。这个时代,一个人只有处事通融圆滑,八面玲珑,嘻嘻哈哈,并且拥有强大的人脉,才能在社会寻求一席之地,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某些人认为,只要不伤及面子,一切问题都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说假话,空话,大话,一直受到褒奖和鼓励,而说真话则会受到压制,打击,和残酷的迫害,导致事实的真相被歪曲,遮蔽。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习以为常,这恰恰是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

      此后几年,他们要么请调,逃离富有镇,要么辞职,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碗里有饭,大家抢着端,抢着吃,精明能干的弄潮儿走了,靠关系走后门的分食者来了,90年代,乡镇企业纷纷倒闭。再后来改革开放,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来了,或经商,或办工厂,企业再度崛起,不过变换了所有权,由集体变个人,由公办变民营,由国有变私有,代管变拥有。

      事件最大的受害人是袁焕轩。因为他是省日报的特约通讯员,王为民就认定他是报料人。事实上,间接报料人是华农的章文才教授。富有镇的砂糖橘,早熟蜜桔,无核甜橙,章教授带领门生弟子,不仅免费提供苗木,还义务传授培植,嫁接,贮藏,保鲜,销售技艺。1978年,经国家批准富有镇建设两万亩脐橙外贸出口基地,章教授一次引进了12个美国优良脐橙,夏橙品种,试种大获成功,章教授手把手传授栽培,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教出上百名柑橘“土专家”,培育新品种达50多个,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脐橙上市。果大无核,皮薄色鲜,rou脆汁多,香郁味甜的脐橙,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其后,“全国名优水果”,“省优质产品”,“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等,一个个荣誉相继落户在此。章教授十几年如一日,这才造就了家家有柑橘,户户有蜜桔,人人卖甜橙的盛况,果品畅销省内各大水果市场,让富有镇享有盛誉,成为柑桔之镇。

      由于货源充足,此后便开办了食品厂,其桔子罐头,瓶装橙汁,远渡重洋,畅销海外。村民视章教授如同财神菩萨,镇领导对他也毕恭毕敬。

      当时就是全国著名柑橘专家的章文才,国家一级教授,被誉为”柑橘之父”,为何会来偏远的富有镇公社?1935年,章文才赴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研究院东茂果树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获哲学博士学位。1938年,章文才回国,袁世杰是武汉大学校长,李昌瑛是武汉大学教授,居住在武汉大学十八栋的第四栋,夫妇俩交游甚广,拥有一大批社科文艺界的硕儒时彦朋友,是时人钦慕的一对学者型伉俪,章文才也是座上宾。1950—1953年,章文才任武汉大学农学院教授,园艺系主任。1954年起,章文才任华中农学院教授,系主任,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等职。李昌瑛也曾在英国留学,是伦敦大学的博士,也曾是武汉大学的教授,俩人不仅是校友,还是同事,更是知已。1957年,李昌瑛在政治运动中,因言论不慎,被免去了教授职务,下放到图书馆当清洁工,次年她又被开除公职,判管制两年。当时因李昌瑛年老体弱,没有遣送外地劳改,留在校园内,由街道干部监督劳动,每天挥着大扫帚,扫满地扫也扫不尽的尘土和落叶,真可谓斯文扫地。李昌瑛落难后,章文才没有像大多数故交那样,因时局诡谲,故选择避而不见的态度,他经常来探望安慰,二人用流利的英语交谈,慨叹,且给钱给物,借影响用关系,救助她们孤儿寡母。君子之交,就是这样,一个懂得的眼神,其淡如水,一种了解的扶持,从善如流,却至真至纯,平常时偶遇,见面欢喜笑相逢,长期不相见,默默关注亦无事,但到落难,雪中送炭,千里奔呼有深情,千金散尽不皱眉,万贯家财不敌仁兄义重。自然而然,章教授对她的子女也熟悉和了解。因此,袁焕轩牵线引路,谢清溪登门求助,拜请章教授出山,下乡指导村民脱贫,就毫无疑义了。章文才到富有公社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李昌瑛的坟头祭拜知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