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尊传_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第1/2页)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世界各地的人类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概念:“最初的人是由神创造的!”自从第一次真正的人类文明诞生,神(神级外星人)让人类拥有了自我繁殖的功能以后,女性就负责了生孩子的大部分流程,帮神分担了造人的辛苦,并且由于神给了女性和神灵沟通的超能力,因此女性得到人类的尊重,后人把最开始的社会形态称为母系氏族社会。

    其实,(考古学发现)并不存在真正的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女权是不可能凌驾于“天”和“神”之上的,“天”——月球(moon)才是真正的人类之母,母系氏族社会其实应该读作moon系氏族社会!moon系氏族社会是神权社会!人们信的是天上(月球中)的神,地球各地的各级首领都是神在人间的代理人,这些代理人也可以看成是随时可以让神登录的账号!登录就是神灵上身、附体!

    在moon系氏族社会,人类主要用巫术和天神沟通,“巫”字的上面一横代表天界,下面一横代表地府,中间联接人间,“巫”就是通灵(和神灵沟通)的意思。从第一次人类文明开始,男人拥有了第三只眼的超能力,女人拥有了通灵和生孩子的超能力,经过世代遗传,女性的通灵能力明显高于男性,因此巫术一般由女性使用,神灵一般会登录到女性身上,让女性在一定时间内成为神的代言人,一般也就一两个钟头,安排完事情神灵就走了。到了三皇五帝时期,神灵主要登录到男性身上,登录时间很长,在人间几十年,做人间的皇帝。皇后成为了最接近神灵的人,被皇帝称为“圣人”。黄帝时代重新造字时,用“圣”来称呼皇帝的妻子,后来,圣人泛指通晓神灵法则、认知接近神灵的人。

    史前文明时代,moon系氏族社会(神权社会),全人类使用共同的语言;黄帝时代重新造字以后,各地人们的语言开始变得有所不同,方言开始出现。盘古大陆分裂后,人类分散在了各个陆地,神不再直接向人类发指示,各地区人类自主发展,神权渐渐地没落了,人类进入了父系社会,男权社会。

    (“绝地天通”神话体系也表明:第一阶段,人类是造出来的,就像机器人一样没有自主意识,由上天控制。第二阶段,神向人类开放了自主意识和自我繁殖,人类世界开始有了冲突、战争,人类史前文明由于堕落,被上天毁灭。第三阶段,黄帝将人类世界的意识和思想进行了统一。第四阶段,“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各地区人类自主发展。)

    本来“天”圆地方,自“盘古开、天辟地”后,天不是原来的“天”了,地也不方了。原来的“天”,将会有一个新名字,那就是“月”!“天”(月球)稳定地远离地球,亚洲和欧洲基本停止了漂移。“乾、坤”稳定以后,就是禹的时代了。

    禹虽然成了人类的最高统治者,但他并没有统治全世界,所以他不算在五帝之中。对于后人来说,禹的主要功劳不是“治水”,而是传承《山海图》。根据《山海图》整理而成的《山海经》就是一本让后人了解洪荒时代的百科全书,洪荒时代就是大洪水之前的时代。因为大陆剧烈地漂移带来了持续数十年的大洪水,使全球荒芜一片,后人为了纪念这件规模空前的全球性历史地理大事件,给它之前的时代起名叫洪荒时代。

    《山海经》记录的就是洪荒时代,也就是夏朝之前的时代。洪荒时代全球统一,三皇五帝是全人类的最高统治者。当时没有宗教,全人类只信“天上”的神,大家都是一个信仰!只要有德行、高素质,就会得到表彰,从上到下实行圣德教化,这是一个美好的社会!当时的人类文明可并不像后人普遍认为的那样原始、落后,恰恰相反,当时人类的科技水平并不低。虽然圣星人限制人类的科技发展,但人类的科技水平是逐步降低的,所以对于后人来讲,夏朝之前的时代全是神话时代!后来《史记》中提到,舜帝的德行非常高,非常有号召力和感染力,做到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舜帝在哪里待一年,那里就可以建成一个小村落;他待两年,小村落就可以发展成为一座小城市;他待三年,小城市就发展成大都市了。这种建设速度,如果没有一定的科技实力,是办不到的。(从中国的考古发掘线索来看,中国在夏朝时的遗址是非常原始的,远不如尧舜时的遗址。比如,尧舜陶寺遗址和夏朝新砦遗址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尧舜时的建筑挖槽建地基比夏朝时平地建起先进的多,城门开口为S型,其防御功能比夏朝的先进得多!那为什么会出现文明倒退的情况呢?而且还是退到了极原始的程度?一方面,是由于圣星人逐步限制和降低人类的科技水平。另一方面,是由于在夏朝的时候,盘古大陆发生了分裂,中原地区遭受了大洪灾,很快退回到原始社会)

    《山海经》中记录了太阳从西北方向升起过,给后人留下了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和地轴倾斜的线索。由于盘古大陆的分裂和地轴倾斜导致地理环境和天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第二次人类文明结束时地球曾经反方向自转),禹决定一次性做个了结。但是当时人类是不能随便改变方向的定义的,因为这会导致很多和方向有关的重要资料都需要更改,神的方向系统也得更改。禹得到了神的批准以后,用神赐予的风水罗盘对地球磁场进行测定,重新定义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仍把太阳升起的方向定义为东方,《淮南子》记载“四极废,九州裂”,就是指大地裂开后,废除了原来的方向,定义了新的方向。

    大禹重新定义了方向之后,有一天,有个人向大禹汇报工作:“现在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新的方位,可很多普通人没有辨认方位的工具,经常找不准方向。”大禹此时正在吃饭,听到此言,他放下碗勺,抬头看了看天空,四下张望了一番,然后又低头看了一下勺子,一拍脑袋,“有了!”其他人顿时有点摸不着头脑。只见大禹拿起罗盘,又测量了一番,果然如心中所想,他指着天空把想法讲给了众人:“那里的一颗星(北极星)和勺状的七颗星(北斗七星),很亮,可以成为指示方向的天然坐标。”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在此之前的时代是没有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的(星球和星系确实存在,但并没有用来指示方向),后来才有的(后来才用于指示方向)。这个简单易懂的辨认方向的方法传到了中原地区某个地方(高迁古村),当地人们心想:“大灾难后,没有了记录工具,很多事都是口口相传的,就怕传着传着变了味或忘记了。”于是他们思考后想了个办法,按北斗七星的排列方式在地面挖了七口水井,让人们能更深刻地记住这件事。人们每天都会来打水,有时候会聊这七口井的来历,虽然流传到后来确实变味了(传说一个人梦到神仙让挖这么七口井),但是确实做到了流传。在普通的生活和应用上,人们从此不用再为找不准方向而发愁了。

    且说大禹在《山海图》整理完成之后,开了个庆祝大会,会议精神就是“回顾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从此以后,新的时代开启了。

    为了纪念新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