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帝尊传_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节《夏朝商朝》上 (第2/2页)

代的开启,禹给自己的孩子更名为“启”。另外,他还遵从“神”的旨意,把和太阳一样在东方升起的太阳系文明之本源星球——金星命名为“启明星”。

    公元前2070年,人们拥戴大禹的儿子“启”在东非地区建立王朝,当地在盘古大陆时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盘古大陆分裂后,这里在地理上仍然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中心地区。月球远离、地轴倾斜后,地球上有了一年四季的变化,但东非地区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炎热的夏季,所以这个王朝以“夏”为名,叫夏朝。夏朝法老身后总有两个人摇着大扇子,这个传统后来随商朝东迁,一直在中原地区延续。就算是在很冷的冬天,历代帝王背后也总有两个撑大扇子的人,这是自古流传下来的礼仪,大扇子只要撑好了就行,只要这个形式,并不用扇动。

    夏朝之所以叫夏朝,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启”出生在希腊。在盘古大陆分裂之前,希腊和东北非以及叙利亚等相邻地区都是禹的父亲“鲧”的封地,也是原先“下埃及”的中心地区,人们延续了“下埃及”的叫法,把“下埃及”简称“下(夏)”。“下”和“夏”的读音都一样,都是既可以念[xià],也可以念[hà]。“希腊”的读音就是“夏(下)”的读音的演变,还有叙利亚(和下的读音接近)、伊拉克(伊拉的快速连读和夏的读音相近)、伊朗(和希腊的读音接近),读音其实都差不多,因为这些地区在盘古大陆时代都是一个地区,当时的东北非、西亚(两河流域)等地都是紧挨在一起的。

    (1955年,叙利亚南部有一个农民,他在当地沙漠中偶然挖出了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刻的狮子和一个盆子,盆子上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消息传出后,经过之后十几年的考古发掘,人们在此地发现了一个古代名城。1962年,22岁的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玛蒂埃带领一支考古队到此地考察,他们发掘之后,发现这里是一个面积56公顷,高出地面15米的大土包,这种干燥多灰的大土包在叙利亚十分罕见。经过长时间的发掘,1968年,玛蒂埃发现了一个用玄武岩雕刻的无头男人像,其服饰高贵,仪态大方,雕像的两肩之间,用阿科德楔形文字刻有26个字,翻译成现代文是:“埃伯拉国王伊贝特·萨姆,把这尊像献给阿斯特尔神殿”。埃伯拉是一座古代名城的名字,其国王相当于地区首领(市长)。玛蒂埃还发现了大量的泥版文书,上面写有苏美尔文明的楔形文字。从泥版文书中可以看出,在公元前3000年(5000年前)的一段时间里,这里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地区之一,有着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公元前2300年前后(4300年前)达到了鼎盛时期。这说明在4300年前,盘古大陆还没有分裂、陆地还没有漂移,这里和东非地区连在一起,紧挨着当时的全球政治中心,非常发达。从公元前2297年开始,盘古大陆分裂时遭受了大洪水灾难,导致这里就被长久地掩埋起来了,并形成了沙漠)

    话说启在东非建立夏王朝时,由于当地炎热如同夏天,他想起了漂走的家乡,于是他把新王朝命名为“夏”以示纪念,这就是夏朝的来历。夏朝统治亚欧非三大洲,所以中国有夏朝遗址并不奇怪,但是在中国发掘出来的建筑群的规模只像一个小村落,和史书上记载的夏朝都城的规模严重不匹配,世界上只有东非地区那样规模宏大的古建筑才能与之匹配。

    从夏朝开始,人类有了高度的自治权,“神”把人类文明重新扶上了马,并送了一程,该是人类自己好好走路的时候了。如果人类走不好路,偏离了轨道,月球中的神仍然会降下神迹对人类进行敲打和管教。人类也愿意接受神及神的代理人的管教,听从神及神的代理人的教化。后来,中原地区成为了神传文明的正统,这里的人传承了很多习俗,例如长辈教导小孩儿要对神明尊敬、对月亮尊敬,不能用手随便指月亮,更不能说月亮的坏话。传说在夏朝时,有人说了月亮的坏话,让神的耳朵难受了,神便让这个人的耳朵流血,让他也难受难受。

    从夏朝起,人间就没有“帝”了,最高统治者只能称“王”。因为帝是统治管理全天下(整个盘古大陆)的,管理亚欧非三大洲的“夏启”顶多算是世界上最大的王(也叫法老王),各地区还有不同的王和侯等代理人协助夏启分管天下,人间所有的王和侯等都是圣星人在地球的代理人。在洪水灾难之后,亚欧非三大洲的各个地区在夏朝时都恢复得差不多了,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建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定居点,其中,中原地区恢复得最快,在当地管理者的带领下建造了很多城市,这些城市主要分布在后世中国的山西、河南等地。

    夏朝依然延用史前文明的太阳历,太阳历是圣星人依据太阳和地球的相对运行规律为人类定制的,以便人类进行生产劳动。那时候,很多人依然把那个离地球不远的大圆球叫“天”。到了公元前18世纪(3800年前),月球已经离地球很远了,这时人们都把那个会在晚上反射太阳光的发亮圆球叫“月亮”,这时的月球已经跟不上地球自转的速度了,所以没法儿继续做地球的同步卫星了,倒是正好有利于圣星人收集地球不同地区的人类的精神能量。从此,分散在不同大陆的人类都有机会看到月球。等月球绕地球的周期稳定以后,夏朝的中央政府根据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了一个新历法,用来指导人类进行耕种(农业工作),为了和以前的历法(太阳历,也叫阳历、公历)区分开来,将其命名为太阴历(也叫阴历、农历、夏历、小历)。

    夏历是一种以月亮绕地球的旋转周期为依据进行计算的历法,每隔两三年设置一个闰月,从夏朝末年正式开始使用。后来,苏美尔人建立了商朝,在东迁时把夏历带到了古巴比伦地区和中原地区,并一直在中原地区延续至20世纪。在中原,夏也有“西”的意思,人们把夏历叫西历,表示它是从西边传过来的。

    公元前2040年,夏朝成立三十周年时,统治者下令迁都,把首都从三皇五帝时期的白城(后来希腊人称白城为孟菲斯城,在现在的开罗往南约30公里处)迁到了南面约670公里(开罗往南约700公里处)的底比斯城。底比斯城位于尼罗河中游,前后一共扩建了近一千年,有一百个城门,规模宏大,举世无双,被后来的古希腊大诗人荷马称为“百门之都”。周天子周穆王西游时曾访问过这里。一直到公元前88年,底比斯城才被摧毁。

    从夏朝开始,圣星人放松了对人类的监管,任由人类历史进程自由演进,但没想到火星人竟然悄悄登录到了夏朝法老“孔甲”(阿肯那顿)身上,进行神教改革,史称“孔甲乱夏”。从此以后,夏朝法老不再信奉月球中的神(多位神灵),改为信奉火星人设立的太阳神(单一的神)。从此,古埃及(上古中国)从根本上偏离了以往的道路(据史料记载,古埃及确实是从阿肯那顿起开始信奉太阳神的,从那以后,法老的雕像也和以往大有不同,尤其是头部,后脑勺拉得很长,活脱脱一个火星人的样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