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章 一剑惊鸿出城来(精修版) (第1/3页)
沈妮蓉和庄里的人,原本是想选梨、楠、檀这类上等木料,给他老庄主重金打造一副上好的寿才,却被平日里宽厚随和的老庄主严词拒绝了。 “老汉我当了一辈子的猎户渔夫,又不是什么精贵人家出身,以后走了,有一副厚实耐腐的水曲柳盛骨即可,省下好些个银钱,留着周济那些遇困遭窄的活人,这才是积福行善的心安正理。” 就因为老庄主的这番话,义县四大武庄之一的渔龙武庄,老庄主沈阳泉出殡之日,一口价值五两银子水曲柳的厚棺,就成了沈老庄主,最后安身盛骨的所在。 棺虽价廉,礼却至重。 四十八杠、二十四人抬的盛棺大座,大座左右两边各有五十六个头带凶神面罩,身穿黑衣,扮成护魂大鬼的精壮汉子。 大座前一大八小,九顶素白绣花遮阳保魂伞,宝魂伞前就是老庄主的女儿沈妮蓉,她双手捧着老庄主的灵位,双目红肿,面色憔悴苍白,眼含泪光,让人情悲心碎。 大座后面,是几百人的送殡队伍。其中,不止是渔龙武庄上的人,还有更多的人,是老庄主在世时,扶危济困,帮助过的乡亲百姓。 他们都是自发而来,大家也不论和沈家是不是直亲旁戚,都争相帮着手捧抱抬一应的香蜡纸锞、纸扎仪仗。 队伍的最前面,是一个手拿朝天凳,后背金银元宝香烛袋的开路鬼,他头戴黑红平毡帽,帽子上插了一根长尾锦鸡翎,额头上还贴了道‘金漆赤纹开路符’ 这个开路鬼,一边在前为送葬的队伍引路,一边高声唱喝着“彼者苍天,收我良人。如可佑兮,必以敬兮!” 送殡出城的队伍和一伙娶亲进城的队伍,在城门口撞在了一起。 红白两班的锣鼓锁呐声,响翻了天,一方是主家给足了银子,一方是恩公留够了情义。 城门口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就连把守城门的戊卒,都没急着驱散拥堵的人群,而是站在那里,和大家一起观望。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从此以后,义县城里,究竟是四大武庄,还是三大武庄,就看今天了。 有些街面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却对安平武庄颇有微词。 “想吃rou,你就挽起袖子,上手去抢。掏刀子见血,算你硬气,可你头抢之前,往人家碗里吐口水、甩鼻涕,就太恶心人了吧?” 那新娘子连个红盖头都不戴,是什么意思? 不就是为了让义县的三老四少们,都看清楚,新娘子是臭沟胡同的暗门老娼嘛。 她还骑了头黑驴,谁不知道渔龙的老庄主是穷苦人出身,小时候家里为了好养活,给起过一个贱名叫黑驴。 还有那瘸腿歪眼的老新郎,谁不知道,那是安平武庄的马夫,李二狗。 让渔龙的人,把老庄主的棺木挪到路边,给这么一对歪瓜裂枣让路? 今天要是让了路,渔龙武庄这面旗子,就算拿去给小孩儿做屁股帘儿,都没人稀罕了。 话又说回来,不让路,又能怎么办? 虽说是哀兵必胜,但要是以卵击石的话,那鸡蛋,就是把蛋黄都哭出来,该碎也一样得碎。 看看娶亲队伍后面跟着的都是什么人,全是腰别短棍的棒小伙子,个顶个都是安平武庄里面,能打敢上的好手。 还有周围三泰和勇字营那两大伙人,一个个的腰里也都别着短棍木棒。 再看看渔龙武庄这边,除了有那么七八个人,扛着下葬填土用的铁锹。其他人手里都拿的是啥? 元宝香烛、纸幡供果、柳条铜锣,你还别说,也就是那个开路鬼,手里拎着的朝天凳,是除了铁锹之外,最有杀伤力的家伙了。 就靠这几个拿着铁锹和板凳的人,别说三大武庄了,就是平安武庄那二百来个棒小伙子。都能把他们削趴下。 这是三家抠一家的戏码啊。 沈老庄主死了,渔龙那边儿现在连一个四品武者都没有,倒是那三家里面,安平的傅家坡和勇字营的林虎角,可都是实打实的三品武师。 他们两个人都不用一起上,单是一个左手惊雷傅家坡,都是渔龙武庄,迈过不去的坎儿。 “渔龙武庄,当家作主的,请借一步出来说话。” 傅家坡走到了两方队伍的中间,没用上多大力气说话,偏偏声音却盖过了红白两班的锣鼓锁呐声。 沈妮蓉双手捧着老父亲的灵位,来到了傅家坡的面前。 “侄女有孝在身,又护持着老父的灵位,不能给叔叔行礼,请傅家叔叔见谅。” 声音哀柔悲婉,让旁边许多看热闹的人,都为之心中一酸。 想当年,傅家坡刚被孙安平请到义县来做安平武庄的总教头,那个时候,勇字营和三泰武庄都不太待见他。 甚至,还与安平武庄多有小打小闹的摩擦。毕竟多了一个武庄,就多了一个抢饭吃的同行。 是渔龙武庄的沈老庄主,亲自登门邀请了傅家坡和三泰还有勇字营的当家,在温家酒楼,摆酒为他们说和。 沈老庄主当时说“义县地处边境,时常都有突厥袭扰,那可是群要翻桌子拆房的饿狼。如今多了一个安平武庄,大家只看到桌子上多了一幅碗筷,就没看到还多了一双手帮着大伙压桌子吗?” 勇字营的林虎角,当即表态“只要安平的汉子,见了突厥的掠抢队不怂、敢上,今后勇字营绝不挡他们在义县找辙吃饭。” 伏涂和伏省兄弟俩,见渔龙和勇字营,都接纳了安平武庄,他们自然也不会再去做得罪人的买卖,也表示“今后愿意跟安平武庄和睦相处。” 今天,沈妮蓉叫傅家坡一声叔叔,就是想让傅家坡念在往日沈老庄主对安平武庄和傅家坡的关照,希望能让傅家坡网开一面。 “沈家侄女,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