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章 西蜀假昏君 (第2/2页)
中的火耗浪费、增加了铠甲的使用寿命。粗步估算,每年可以为西蜀节省下九百万两银子,几近西蜀每年国库收入总银的三成之多。 杨英还用情专一,不好女色。西蜀太子府中的侍女,只是凑够了一国储君礼制的最低数量,他每日只和太子妃萧氏,食宿起居在一起,无论是宫闱,还是民间,从没有流传过任何有关于他的风流韵事。 宫闱朝野,对太子杨英的德行,都尽是赞赏。 杨英每次上朝出行,都只是坐一架单马拉辕的轻车,两个贴身随行的侍从也穿得俭约朴素。他对朝臣,在无事或封赏褒奖对方的时候,态度十分的和蔼谦卑。若有差遣或责罚时,则又铁面无私。 两国会盟,文斗‘棋赋论典’、策斗‘政军农工’、武斗‘弓马枪刀’ 西蜀太子杨英的母亲,是西蜀古族——巨灵族的贵女,杨英也继续了母亲一半的血统,生得高大英武,力大无穷。在西蜀,论武功,他杨英仅在‘剑王’杨忠一人之下。 而南唐太子李俭,穿上铠甲之后,也是英凌挺拔,锐气迫人。天下之人,都知道这位南唐太子武艺高强,但大家都没想到,他的武功,竟然高强到,能力压西蜀第二高手杨英一头,看那架势,就算是西蜀第一高手‘剑王’杨忠,也未必能稳胜李俭。 在文比斗棋之时,高大威猛的西蜀太子杨英‘顶并冲镇、夹断分刺、碰压拆封’频出令人‘耳赤之攻手’李俭一方也是‘挡顶托退’守得妙到毫巅,严丝合缝。 策斗之时,杨英的《政农之论》发人深省。李俭的《军工之治》独树一帜。 就是这样两位在性格、行事上,完全不同的太子储君,斗到最后,竟然斗了个‘文武逢知己、策论遇知音’三局比试,皆是文不分高低,武难决胜负。 经此之后,西蜀文帝对储君杨英更加看重。南唐熹宗也对太子李俭刮目相看。 南唐熹宗李常和西蜀文帝杨华,在两国结盟后,第二年的正月,相继重病不起,两位太子监国。半年后,李常、杨华病逝。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 这两位皇帝陛下皆是少帝继位。在朝中,他们都是孤家寡人,没有半个亲信支持。二人又都是一样的文武双全,精才绝艳之人。在起点上,两位新帝是一般无二,但他们所走的路却又完全不同。 在两人继位的第五个年头,一首不知何人所作的民谣,在天下各国广为留传;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祯宗身负流言日,闵帝谦恭为诸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首民谣,说的就是祯宗李俭和闵帝杨英继位以后,二人的所作所为,简直和他们做诸君太子时,有天壤之别。 李俭继位后,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罪己诏。这位南唐新帝,给做太子诸君时的自己,定了三大罪; ‘收奇藏珍,玩物少学’ ‘疏殆懒政,未尽职守’ ‘食奢用贵,安逸享乐‘ 接着,李俭又在一旬之内,携重礼拜访了六十四位文武朝臣,希望能与满朝诸公,君臣同心,相辅相成。 在治国理政方面,李俭提出了养国九政; 轻赋税、减徭役、精兵提饷、重商、重匠、设内庭、设内尉、设学宫养才举才、设军学府,招各州、府、道、县的帅将军官和其子嗣,入京长驻短居,或传业授课、或进修习学。 这位祯宗陛下,还把自己昔日为太子时,收藏留存的珍玩字画、神兵利器、名马古物,都卖给了南宋第一大商会——大盛行,并把所得的金银,尽用于执行新政。 这位曾经风流多情的南唐少女之友,在登基之后,除了把原来的太子妃,立为皇后,那七名妾侍立为皇贵妃和皇妃外,到死都没有再往皇宫中添过一位美女佳人。 皇宫之中,内侍宫女被遣散了大半。包括李俭、皇后、皇贵妃、皇妃,以及各皇子皇女的衣食用度,一律清俭禁奢。一时之间,祯宗李俭被南唐万民拥戴,盛赞其是浪子回头,南唐贤君。 反观西蜀,用十六个字来形容,就是——横征暴敛、血流成河、臣心惶惶、怨声载道。 杨英继位蜀帝以后,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将当初他为太子之时,斥责轻忽过他的右相赵卓、兵部左侍郎种乐、户部左侍郎宁元政、御史上大夫古正、禁军司马殿帅典禁、史部右侍郎郑修、城卫军统领沈括等二十七位大臣,以各种巧立名目、栽赃陷害的借口,满门抄斩!西蜀国都,兴阳城外的菜市口刑场,足足杀了四十二天,才把监斩台上的桌案撤下来。 杨英不只加重了西蜀的赋税徭役,还在朝野之间,大肆收罗奇珍异宝。并下旨策封补天观的道主——石轩真人和白马寺的僧头——禅机法师,为护国真人和护国法师,赐金万两、赏良田千亩、御准补天观和白马寺,可设道甲、僧兵各一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