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简录_第二十一章 世间无限丹青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世间无限丹青手 (第1/1页)

    大唐西端,下苑县,一支约六万人的军队驻扎在这里,空气中都扬起一片肃杀之气,偶尔卷起的一股寒风似乎是压在人身上一般沉重,带着肃杀之气迎面撞来。

    大唐西北端的清水国一个月前突然撕破脸皮,一支军队直入大唐,硬生生咬掉了河州的半个地区。边境西玉城的守城将军悍不畏死,凭五千人硬生生拖住了敌军半个月,只借一座城斩杀了敌军三万人,只是到现在那名将军的尸首还被清水国愤怒的用木棒串了起来,立在城墙上曝晒。因为是一位四境修士,天地元气残留在身躯中,半个多月过去尸体还未见有丝毫腐烂的痕迹,令河州大唐军民愤怒不已。

    李思训在中军营帐里左手撑着一只长桌,右手拿着一只精致的画笔正在沉思。

    画中是一座小城,在场的几位亲卫本就明白画中的内容,更何况只要是稍微了解一些的,便可以一眼看出画中的那座城正是最先被攻破的那座西玉城,尤其是城墙上那显眼的被挂着的一人。

    右手是一些画彩,还有一座显眼的石砚,上面刻有许多山峰,交错重叠。

    这座石砚便是天下间十大名砚之一的砚山台,上镂刻三十六峰,皆是天下名山,气势恢宏,最合适李思训这种善画金碧山水的大家。

    同样的还有一块在大唐皇宫,李仪书房内的十大名砚之一的端溪紫,象征着皇天贵胄的身份的玉砚。但凡其中磨出来的墨,除了那种堂皇的道意外,在外人看来,书画出来的字迹也会不时有淡淡紫气缭绕,煞是奇异瑰丽。

    李思训手中握着的画笔也是有名头的,名为“彩云”。便是“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的彩云,是符合李思训画风的。

    只是即便名砚名笔在身旁,此时李思训也无法落笔,就在那名挂在城头的将领身上,缺少最终画龙点睛的一笔。但李思训无论如何,此时就算是已经满头大汗,就是体会不到其中的真意。

    城头上的那位将军,自然不会是清水国军队仅仅为了泄愤挂上去的,这样挂上半个月,谁人都会觉得恶心,即便是那个悲惨的人脚下淌着无数同袍的鲜血。

    大道之中,心境之争,最为玄妙,往往成败便可能在一念之间。

    城头上的那具唐军将领尸体便是清水国的大将军丁启命人挂在上面的,用以动摇李思训的心境,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丝,对丁启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大唐第三名将李思训的圣人小天地很是奇特。虽然李思训还达不到像陈庆那般一念天地成,身在何处,天地便在何处的境界。但是相对于其它圣人来说,李思训的小天地还是要高上一个境界的。

    李思训的小天地被世人称作“金碧山水”,便在他手中的画里,但在施展圣人的天地之前,他需要将小天地笼罩的范围里的景象拓印于画中。

    但这样的一大弊端便是如若作画时心境不平,或是干扰太大,便难以拓印下来。

    除此之外,景象只是外物,画中的精髓还是在于将周围的道撷一丝真意到画中,这才是李思训一幅画的关键所在。

    然而现在李思训真的被影响到了心境。虽然作为一位沙场名将,生死早已看惯,即便是面前有着尸山血海都不会动颜色。

    但是画家本就有着想必其他修行人更细腻的感情与心思,看着那名被木棒串起来的将军,李思训内心再如何古井不波也掀起了一层淡淡的鱼鳞细浪。更为重要的是,对方的大将也是一名拥有着小天地的圣人,虽然相对于李思训的境界,对方的小天地完全借助于地势,需要有一定的阵法来作为基础构架,相对来说很不灵活,境界也低上许多。

    但小天地讲究的便是一个先来后到,被对方的大将抢了先机,那么自然是别人的主场。有着丁启的遮掩,那座西玉城的道便变得飘渺难测,看清都难,更不用说撷取到画中。

    李思训画到这里难以为继,用一直撑着长桌的左手揉了揉额头,便将彩云笔在笔洗中洗了洗,除去墨彩,挂在一旁的笔架上。

    李思训其实并不是如何着急,尽管河州民间据传已有些所谓文人在骂着唐军无能,半个多月来推进如此之缓,连那名将军的尸首都无法收回,被攻占的半个河州下的人民又是水深火热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