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简录_第三十六章 二月春风长,入我杏花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二月春风长,入我杏花墙 (第1/1页)

    笔落惊风雨,随着君子的笔尖划,风雨簌簌之声跃出纸面。

    笔划横竖之间,虽然是晴空万里,但众人却宛如陷入一场清润的春雨之中,清风夹杂冰凉的雨丝拂过衣袖。

    围观的普通人隔了虽然有五丈之远,或者犹有甚至,但与修士比起来,心志上自然差上不少。因此受到的影响反而比站在近处围观的那群集贤院学士更深。

    君子在来之前并不知道题目,若是已经知晓题目,他是绝然不会来参试的,只因为他说出的“扪心自问”这四个字。

    但见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其他人冥思苦想许久的题目却一掠而过,便已作答完成。

    我有三尺毫笔,俯首舞袖、著人间风雨。

    大约正午之后,风雨之声渐歇,直到君子搁笔的一刻兀然而止。

    在一处人墙的中间,一位背负木剑,脚上穿着草鞋的男子转身离去,如同许多普通人人一般,来去之后,没有人过多注意这人。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围观的普通百姓都是觉得看了一场精彩的仙家手法。而如宁然一般的修士,惊叹于君子的修为,这般气象,简直是直追儒家圣人境。或许修为未到四境巅峰,但至少那份气度是有了。

    而集贤院的那群人,除此之外,还惊叹于文章字句之间透出的那股胸襟与学识。虽然尚未阅卷,不许众人讨论,但从集贤院众人的眼中也能看出些什么。

    天下之间的修士,哪怕是儒家的修士,也从来不是说学问和修为一定是一样的。自然会有五境的圣人,却在学问上抵不过一位毫无修为的落魄秀才。

    儒家亚圣曾说过,儒家修士,首重“德”,再是境界,至于学问,不必强求,只要“德”具备了,处处都是学问。

    君子也不多话,与集贤院众人行过礼,略作一番寒暄之后,便背上书箧,顺着人群分开的道路,走向了长安深处。

    一年一次的文试,四年一次的大朝试,一个落幕,一个终于在今日,才完完全全揭开了帷幕。

    围观众人逐渐散去,如一场筵席走向了末尾,再坐下去,也毫无兴味。

    直到人群走得差不多,顾夭之却依旧没有离去,目光注视着平躺在硬木桌上的长卷。

    宁然走了过去,顺着顾夭之的目光看了过去。

    初时还未发现什么,直到换了个角度,才发现那张木桌比周围的矮上了好几寸。

    等到试卷被拿走之后,宁然才发现木桌上出现了许多裂痕,似乎再多几条,这张木桌便要彻底作废了。

    那名负责中书堂事宜的老者被那名收走试卷的儒家门生叫了过来,看见了桌上的裂痕,长叹了一声,自语道:“果然如此……”

    宁然回到了下榻的客栈后,笑着对顾夭之说道:“看来你也得同我一般,重在参与了。余七页是如此,这位儒家君子也是如此。”

    顾夭之躺在靠椅上,一脸颓丧的说道:“修为比不上也就算了,现在在人家面前简直就是一个文盲。狗屁的剑山第一天才。”

    宁然笑道:“你只是懒而已,也无需妄自菲薄,好歹你也是读遍剑山藏书阁的,有怎么知道比不少君子。”

    白了一眼宁然,顾夭之说道:“你以为真那么简单?难道你到现在还没看出来君子真正恐怖的地方?”

    “噢?”宁然有些诧异,说着自己的看法,“虽然仅仅从君子上午的表现,看不出他的具体修为,但那般气象,确实不是一般的儒家四境贤人能有的境界。”

    “你真是……”,顾夭之有些无语,扶额道:“难道你在墨山从早到晚都只是在睡觉吗?”

    宁然有些尴尬,其实他在墨山的那几年还是很勤奋的,只是他的悟性确实不怎么样。除了修行之外,还要学习墨宗的要义和典籍。因此除了有关自身修行的书籍,确实没有时间过多地看过一些杂书。

    顾夭之也没有在这件事上嘲讽,实在是让宁然觉得有些难得。不过宁然估计顾夭之确实也是被那名君子打击得不小。

    “你后来看见了下沉的木桌和上面的裂痕了吧?”,顾夭之向宁然问道。

    宁然确实看见了,不过当时也没有太过在意,毕竟换做任何一位四境的大修士,只要有意,要做到君子这般,并不是太难。他唯一能看出的就是,君子不是刻意这般的,只是因为有了一些圣人气象,自然而然就流露出来。与前者不同,一个是有心,一个是无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