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真龙之五代工业指南_159.海南一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9.海南一日 (第1/1页)

    不同与后世百姓的村落遍布每一块可供耕作的土地,五代时期对土地利用远远不够,海南的县城只相当于后世的大型村庄,只有一两千人。百姓找到一块靠近河流的平原,然后开垦田地、繁衍生息,随着人口增多,此地便成为县城。

    有钱的地主和商人居住在城内,普通百姓住在县城周边,这也是唐宋时期的城市化率并不低的原因,农民就生活在城市周围;而到是明清朝,人口进一步增加,百姓只能远离城市开垦土地,形成村落,城市化率自然降低。

    正是因为人口聚集在县城和州城周围,革命军只需要修建州与州、州与县的道路,便可将所有百姓纳入统治。随着海南各州县的道路网初步成形,原本连接州与县的狭窄小路被拓成了10米宽的大路,路上不断有运载货物的四轮马车经过。

    连接州与州的公路类似与环岛公路,海南岛四周都是平原,修路并不困难,除了个别的大江、大河无法建桥外,经过1年多的建设,环岛公路已经初具雏形,道路的两旁到处是热火朝天干活的百姓和俘虏。

    “你怎么还这磨蹭?要是去得晚了,今天拿的工钱又比人家唐老四少。”临高县的修路工地上,唐火根的妻子舒氏又在念叨丈夫手脚慢:“唐老四吃得苦,每天干活能拿至25文钱,你却只有20文钱,你不赶紧干活,怎么给孩子凑到娶媳妇的钱?”

    革命军修路施行分包制,里长组织底下的青壮年来修路,根据青壮年的数量分派修路的长度,每人挑完一定担数的土石才能领到全额的工钱,多劳多得、少劳少得。里长负责每天发放工钱,规定时间完成任务,里长获得奖励。如果里长克扣工钱、赏罚不公,百姓可以向负责修路的官吏告状。当然,比较困难的路段一般是军队押着俘虏修建。

    听到妻子又在唠叨,唐火根不耐烦道:“不就是少5文钱嘛,犯得着一直念叨吗?”

    舒氏哼了一声,道:“能多赚就多赚,万一路修完了,你哪来的钱盖房子?从哪存钱给儿子娶媳妇?难道靠那几亩地吗?”

    虽然海南平原面积很大,后世开垦出了1000多万亩耕田,但是革命军在海南还没有分土地,只是没收了平时为非作歹的地主的土地,目前土地用于吸引百姓参军。普通百姓并没有什么土地,很多还是佃农,所以收入并不高。

    舒氏越想越气,继续道:“我虽然是个妇人,每天还赚10文钱,比别的妇人多赚1文,你一个大男人,居然比别人赚得少,不知道羞不羞?要是你也争气,每天赚25文,咱们两口子一个月就能赚1贯钱,不比种了几亩地赚得多?要是姜总督一直修路,咱们辛苦三四年就能盖一座新房子,那该多好!”

    唐火根是老实人,觉得拿到该赚的钱就行,哪想到妻子每天巴望着他多干活、多赚钱,只能叹了口气,道:“我马上就去,今天也多赚5文钱,总行了吧?”

    “哼,知道就好!”

    。。。。。。

    儋州盐田已经扩展到5公顷,日产量7500公斤,原本生活在洋浦湾附近的蛋民被吸收到盐田工作,成为盐田工人,不愿意来盐田工作的蛋民则分发土地,或继续务农、或靠海打渔,总之都有不错的生计。

    张虾子原本是附近的蛋民,现在儋州盐田工作,每个月1贯的工钱、包吃包住,比他之前的生活好太多太多,他正寻思着再存两年钱,娶个媳妇过日子。只见他将结晶的海盐推到盐堆上,看着盐成山的海盐若有所思,喃喃道:“督帅的盐田又扩大了,要是能够加点工钱,我就能早点娶上媳妇。”

    转而又摇头,自责道:“督帅待大家恩重如山,我们这些蛋民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应该知足,岂能要求更多?”

    蛋民在古代是没有地位的,也只有姜明把他们当人看,所以这些人在盐田都是玩命的干活,生怕自己辜负了总督的恩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