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国真龙之五代工业指南_158.鲸油灯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8.鲸油灯塔 (第1/1页)

    站在儋州某处风高浪急的悬崖上,100多名俘虏和泥石工人正在忙碌着,俘虏搬运砖石和水泥,泥石工则在修砌墙体,一座圆底塔形建筑不断堆高。

    “敢问督军,这灯塔所为何用?为何要在这荒蛮之地耗费物资修建灯塔?”雷老三被任命为灯塔建设的总工程师,因此想问清楚修建灯塔的原因。

    姜明站着的地方正是后世的兵马角,当然这座灯塔也早已拟定好名字:兵马角灯塔。

    随着造船厂的各类帆船不断下水,儋州的海运事业将越发兴盛,航海安全便成为将会愈发重要,特别是海流湍急、暗礁遍布的海域。有了鲸油后,姜明便未雨绸缪,在海南岛风高浪急的海岸上修建灯塔。

    灯塔修得也太提前,底下人不理解也很正常,姜明解释道:“灯塔是位于海岸、港口或河道,为船只指引方向的建筑物。灯塔白头释放浓烟、夜间燃烧明火,为远处的船只提示方向或危险。将来儋州的海运将变得非常繁华,可能夜间都有商人的船只靠岸,而此地风高浪急、行船危险,值得提前修筑灯塔。”

    后世的灯塔都建在航道的关键位置,例如危险的海岸、险要的沙洲或暗礁、通往港口的航道等,利用反射镜,将平行光束射向海面,为船只提供信息。以目前的技术,姜明当然无法像后世那样将光束射向20至40公里的海面,毕竟还造不出玻璃。

    听说灯塔是为船工和渔民造福,雷老三赞道:“督帅仁义,雷某感佩。”

    灯塔作为海上航运重要的建筑,最早出现在西方。公元前270年,托勒密二世委派希腊建筑师索斯特拉图斯在亚历山大港的法罗斯岛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灯塔,既可以为进入亚历山大港的船只指引方向,又可以展示埃及君主的显赫名声。法罗斯灯塔因此成为了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观之一。

    罗马帝国统一欧洲、将地中海变成帝国的内湖后,海运变得兴旺发达。罗马帝国因此建造了一系列的灯塔,创建了世界最早的灯塔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最早的灯塔始建于公元50年,罗马皇帝克劳狄乌斯下令在罗马的港口城市奥斯蒂亚建造的一座灯塔。该港原有一艘长期废旧的木船,船上垒以石块和粘结物,形成一座人工小岛,灯塔就建在小岛上,共有四层,奥斯蒂亚灯塔一直留存到公元15世纪。

    此后,世界各国逐渐学会了这种保障海上行船安全的方法,在各自国家的周边海岸建造灯塔。中国第一座灯塔是福建惠安县的崇武灯塔,由民间集资修建于1387年。明代永乐十年,即公元1412年,明朝官方在浏河口修筑了第一座官方灯塔,其上“昼则举烟,夜则明火”,指引船舶进出长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战败,与英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条约规定:“通商各口分设浮桩、号船、塔表、望楼,由领事官与地方官会同酌视建造”,从此拉开了中国近代灯塔的建设。

    灯塔由塔身与灯具构成,塔身需要适应和抵抗风浪等恶劣条件,同时保持塔身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了钢筋和水泥,修建塔身并不困难。灯具需要照明燃料和光源系统,最好有手电筒一样的反射镜,将光源聚成光束,反射到远处的海面上。

    祁斌熟知海南各地的地形、地貌,因此负责灯塔的选址工作。他在海南各州县的海岸勘察一圈后,回来禀报道:“海南各州由海路联结,海运航路险要处有四处,臣建议在各州港口和航路险要处共修建11座灯塔,其中港口灯塔包括徐闻县、儋州、昌化县、宁远县(振州治所)、陵水县(万安州治所)、乐会县(石墨矿所在)、崖州城等7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