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皇叔四弟_第九章 劝蔡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劝蔡邕 (第2/2页)

现在除了两个女儿外再无其他亲人,蔡琰更是他的掌明珠,把她看得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琰儿。”蔡邕把目光看向蔡琰,坚定的脸色逐渐缓和。

    “我大哥他就是中山靖王之后,一直都想光复汉室,想要青史留名,我才誓死跟随他的。我要说的就这么多了,明天我会跟随三位义兄离开,准备去齐郡发展,另辟救国之路,岳父你自己好好考虑吧。”罗昭摇摇头,又叹了一口气走出大厅。

    晚上,蔡邕独自在书房,桌点了一根蜡烛,柔和的烛光照在他脸,满是皱纹的面孔出现了一丝疲倦,虽然手拿着一卷书,但心却是不断回想着罗昭说的话,不自地自问一句“莫非我大汉真的没救了?”

    “爹,爹?”门外响起了温柔的呼喊。

    蔡邕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放下书走去开门,来的不是别人,正是他心最为重要的女儿蔡琰。

    “爹,你怎么了?我在外面叫了那么久才来开门?”蔡琰走到蔡邕后,一双纤手放在他肩膀帮他****。

    “没事,没事,爹只是看书看入神了,所以才没有听到你声。”蔡邕摇了摇头说道。

    蔡琰何等聪明,一眼看出蔡邕心所想,说道“爹,你是不是在想罗郎今天说的事?”

    蔡邕愣了一下,然后无奈地点头回答道“还是瞒不了你,你觉得伯明说的可对?”

    “爹,罗郎他才智过人,又有胆识,女儿认为他说的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但还是有几分道理。”蔡琰才学过人,如若不是女儿,也绝对是一名良臣。

    哈哈,伯明的确有过人的本事,但他胆子实在太大,竟然妄论天子,还大言不惭说汉朝气数将尽,还好只有你我听到,要是让别人听到,恐怕他今人头落地了。”蔡邕说道。对于罗昭蔡邕也感到十分头痛,既然欣赏他的能力,但又抗拒他的胆大妄为。

    “爹,其实罗郎的本事我相信你应该我更加清楚,他说的有颇有几分道理。”

    “对,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地方,要是其他人说我绝对会把他当成疯子,但正因为是伯明说的所以我才不得不多考虑。”蔡邕知道罗昭向来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女儿认为,其实爹不用担心太多。

    “此话怎讲?”蔡邕反问道。

    “罗郎说大汉气数将尽,如若他所说的成真,那也只能说一切皆是天意,已经不是我等人力能够够阻挡的,只有出现像光武帝样的人物汉室才能有救,今我看到罗郎的大哥刘备气宇非凡,又是皇室后裔,觉得是个英雄。所以我们也不用担心过多。”蔡琰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如若洛阳祸乱将至,那恐怕真的会危及命,所以罗郎提议远离洛阳,我认为这倒是可行。”

    “不行,这绝对不行。”蔡邕立马否定道“为汉臣,我又怎能贪生怕死,我等应当竭尽全力为天子排忧解难才对。”

    蔡琰继续劝说道“爹,你已经为官多年,贡献不比任何人少,如若天子真的信任你,听从你的话,那自然是对他推心置腹,但现在他只听信张让等宦官,对一众贤臣却是疏远之极,我等又何必为他推心置腹,还请爹多为自己考虑一下。”

    听了蔡琰这一翻话蔡邕犹豫了,是呀,自己对灵帝推心置腹,但往往只能换回冷眼看待。其实他的心已经开始有点厌倦,无奈地叹息道“琰儿,你去休息吧,容爹再多想一下。”

    蔡琰知道自己多说无益,便离开书房。

    第二天一早,罗昭等人和蔡邕告别,临走到门口的时候,蔡邕把他叫了回来。

    “岳父,不知道还有什么话要说?”

    “如若汉朝不可救,你会怎样做?”蔡邕说出了心疑惑。

    “历代以来天下皆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若汉朝不可救,必须破而后立,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等所做一切皆为百姓!”罗昭已经说得很直接,他相信蔡邕明白他的意思。

    “为何你确定洛阳祸患将至?”蔡邕又问道。

    “祸患起于宦官,朝大臣各怀心思,张让等人只顾敛财,借以花言巧语欺骗天子,各地之事向来报喜不报忧,大将军何进紧握兵权,却毫无领兵作战之能,也无心系天下之心,蔡大人与王司徒皆是良臣贤能,却被灵帝疏远,一众大臣不能众志成城,各地百姓又处于水深火之,如此朝廷岂能不乱?”

    罗昭直指要害,正说蔡邕心所想。

    蔡邕低头寻思,犹豫良久,终于点头答应“好吧,我信你一回,跟贤婿你一起去齐郡,不过我如今兼要职,恐怕天子与朝众臣不会轻易放我离去。”

    罗昭倒是有些意外蔡邕会答应他离开洛阳,他之所以建议蔡邕离开洛阳那是因为董卓入京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但蔡邕居要位,又一心向汉,罗昭自是没多大把握能够说服,现在蔡邕愿意听从他的建议,很有可能是昨晚蔡琰对他进行劝说,一想到后能和蔡琰夜见面,罗昭感到一阵激动。

    “贤婿,贤婿?”看见罗昭没有反应,蔡邕叫了他几声。

    “在,我在,刚才我在沉思应对之策。”罗昭连忙回过神来,回答道,“其实岳父想要离开洛阳倒不难,只要你辞官而去,以张让和何进的格绝对不会阻拦,天子很有可能劝阻你,但这只是表面功夫而已,不过是避免冷落群臣之心,只要张让,何进不阻拦,那此事很容易成功。”

    “此计虽可行,但我冒然辞官,恐怕会引起众人怀疑。”蔡邕还是有点担心。

    “岳父,只要我们做一场戏,那便可以瞒过众人,我们只需要如此如此”罗昭在蔡邕边耳语,蔡邕听得连连点头。

    翌,蔡邕在朝的路上不慎被一赶路的客商撞到,不小心摔断了腿,因伤势严重导致无法入朝,灵帝得知后便派一名太监前去看望,太监看完回来禀报说蔡邕的腿受了重伤,还了石膏,行动不便,恐怕需要好几个月才能痊愈。

    又过了几,传来蔡邕不小心得了风寒,体渐消瘦,许多当朝官员得知后都前来查看,看见蔡邕脸色煞白,面容憔悴,不少人都被吓了一跳,心想这蔡邕本来年纪大,现在还摔断腿,又大病一场,看起来像活不了几天似的。

    这些事都传到灵帝的耳朵,没多久,蔡邕奏天子,因体弱多病,年纪已大,恳求辞官告老还乡,休养生息。

    灵帝刚开始是不答应的,说蔡邕乃是朝重臣,不可以没他,后来蔡邕又奏了两次,灵帝看见蔡邕如此坚持,终于点头答应让蔡邕辞官回乡。

    何进和张让等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高兴不已,做了多年的对手,总算不用再在朝看见这老家伙,这二人心自然是爽歪歪。

    朝中一众贤臣却是惋惜不已,无奈蔡邕的确老了,而且年纪摆在那,又得病受伤,即使想要继续为汉朝效力恐怕也是有心无力。

    当晚,蔡邕遣散了所有的下人,收拾好家当,准备带着蔡琰和小女儿跟着罗昭一起离开洛阳。此时的刘备三兄弟已经先走一步。然而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王王司徒还有卢植卢中郎却是突然前来拜访。

    “哈哈哈哈,好你个蔡伯喈,说走走,也不知会我们一声。”王和卢植走进蔡府大笑道。

    “子师兄,子干兄,你怎么来了?”蔡邕有些意外,没想到王和卢植竟然会在这个时候拜访。

    王微微一笑道“蔡邕,枉我们多年好友,你竟然欺瞒我,实在是不够意思啊。”

    “子师你想多了,我哪有欺瞒你呀。”蔡邕脸色有些尴尬的说道。他本想将事告诉王,但又怕走漏风声,所以没有说。

    “伯喈,你还跟我装,你可是瞒得了别人但瞒不了我,我认识你这么久了,你要干什么我还不知道吗?”王戏谑地看着蔡邕,仿佛早已猜到一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