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颍川书院 (第2/2页)
谥号“靖“。正始四年(243年),配享曹cao庙庭。 可以说陈群历仕曹cao、曹丕、曹睿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你我年纪相仿,不需要那么多礼数。”罗昭将陈群扶起来说道:“长文可愿担任我大哥的长史?” “承蒙罗校尉看得起,这长史一职当不得。”陈群说道:“不过治理地方,还是可以做得到的。” “怎么说长文是愿意出仕了?”罗昭问道。 “愿效犬马之劳”陈群道。 下面的众学生都在相互讨论凌白的《满江红》,唯独郭图十分的尴尬,因为刚才出面嘲讽罗昭,众学生也都纷纷的将郭图给孤立了,郭图也知道自己在颍川学院的日子是到头了,冷哼一声直接离开了。 荀爽摇了摇头叹息了一声,也没有说什么,郭图虽有才能,难道气量太小善于勾心斗角。 旁边郭嘉走了过来说道:“只可惜志才兄没有来啊!!” “奉孝兄口中的志才是何人?”罗昭问道。 “罗兄,我口中所言的志才,姓戏,名忠,字志才。”郭嘉说道:“志才兄的才智胜我十倍啊。” “奉孝兄太过谦虚了。”罗昭说道:“不过我倒是很好奇这个戏志才到底如何啊。” “这个戏志才可以说是颍川学院现在的学生当中最为出色的一个了。”陈群上前说道:“不过他已经没有在颍川书院了,出去游玩去了。” 戏志才是曹cao手下的谋士,为人多谋略,曹cao十分的器重,在戏志才死后,荀彧才向曹cao推荐了郭嘉。可以说戏志才的谋略不下于郭嘉,否则荀彧不会先推荐戏志才的。 “伯明啊,这公则性子便是如此,不要往心里去啊。”荀爽走过来说道,荀爽已经对罗昭有了很大的改观,从称呼上便可以看出来。 “若不是公则,伯明也不会有这《满江红》啊。”荀爽说道:“想来伯明也没有怪罪公则才是。” “荀院长所言正是末将心中所想。”罗昭说道。 “哈哈,这《满江红》过了今日之后,定然可以传遍大汉众学子的耳中啊。”荀爽说道:“到时候,伯明的名声又会更上一层楼。” “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而已。”罗昭说道。 “这剩下的学生当中,罗校尉可有看上的?”荀爽上前问道。 “荀院长不提醒,末将险些忘记了啊。请问令侄荀彧荀文若可愿出仕?” 这时一位年轻的文士上前对着罗昭道:“见过罗校尉,敢问罗校尉和刘太守的志向是什么?” 荀爽对着罗昭介绍道:“这就是我的侄子,荀彧,字文若。” 罗昭知道荀彧这是在考验他,荀彧是个十足的倾汉派,所以罗昭回答也要顺从荀彧来说道:“匡扶汉室,让百姓安居乐业。” 荀彧又问道:“罗校尉和刘太守准备如何实现心中所想?” “铲除阉党,唯有如此陛下才不会被迷惑。另外就是铲除伤害百姓的士族”罗昭说道。 “呵呵,倒是好谋划,罗校尉可是做好了跟天下士族为敌的准备了?”荀彧问道。若是真如罗昭所言,像袁氏、何氏这样的大士族,恐怕也是罗昭和刘备的目标了,一个是当朝太傅,一个是当朝大将军,难度不可不畏大。 而且天下士族,至少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残害百姓的事迹,毕竟生于士族便有一颗高高在上,基本上都是不理睬平民百姓的死活。而向荀氏这样的士族,也就占据了百分之五上下了。毕竟士族子弟可以说天生便有优势,百姓若想出头也只能依附着士族,若是都如荀氏这般,那天下便可以国泰民安了。 “百姓便是水,而陛下便是舟,文若兄应该清楚,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若是士族一直像现在这般残害百姓,而朝中有太傅袁隗这样的士族子弟在,陛下便不会对士族动手,所以先前才有了黄巾之乱。” “若是百姓家家安居乐业,谁还会参与谋反,成为叛逆之辈,我想应该不会有吧,文若兄想必也有此心吧,让我大汉成为太平盛世。” 罗昭的一番话,确实触动了荀彧的心,这也是荀彧所想啊,只不过势单力薄无法完成。 “不过想必文若兄也清楚,完成此事实属不易,所以我为天下百姓和大汉的未来,恳请文若兄出仕辅佐于我大哥。”罗昭走到荀彧面前,对着荀彧跪着说道。 荀彧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如此,愿效犬马之劳。” 荀爽道:“彧儿,你可想好了?” 荀彧对着荀爽拱手回答道:“回叔父,侄儿想好了。” 荀爽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你就随着伯明去吧!” 《北汉书.关张罗赵典传》:时骠骑将军昭路颖川,收丞相彧、司徒群、司空嘉而归于太祖”。 ------------------------- “哈哈,今日得到奉孝、长文、文若,实乃我之幸,实乃我大哥之幸啊!”罗昭笑道:“荀院长,今日末将便告辞了。” “伯明和伯喈兄明日再走吧,今晚就来这里吃饭,不要客气。”荀爽笑道。 “末将谢过荀院长。”罗昭拱手道。 罗昭带着众人辞别了荀爽,离开了书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