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四章 西宁卫献城 又遇蒙古人 (第2/3页)
炳臣的弟子。他们对于红伤外伤都很拿手。等夫人端来开水军医试了一下,就将几片白色药片,在碗里化开了。然后让她给将军喂进去。军医对夫人说:“方才给将军服用的是我们窑岗的特效药,叫磺胺。不知道救治将军还来得及不。” 喂完药,军医又将手术刀消毒后,把脓肿的伤口附近都划开,挤出脓血,清洗后,上上窑岗的金枪药。再给包扎上了。 看见都处理完了,李魁长出了一口气,对那个战战兢兢夫人和他们的孩子说:“你们不用担心了。既然将军决定投降了,我们就不再是敌人。你们照顾好将军就行,有啥需要的吱一声。” 夫人感动马上跪下说:“谢谢大人!我们没有事了。” 李魁赶紧说:“快别这样,起来说话。” 这时威武将军最小的儿子,也就是四五岁,说:“mama,我饿了!”显然他听李魁说,有啥事吱一声,他们没敢直接跟李魁说,故意跟mama说饿了。 李魁听了孩子的话一惊,难道将军府里还没有粮食了?李魁过来蹲下问孩子:“饿了?没吃饭?” “呜呜!两天没吃饱了!”孩子哭着说。这时候夫人过来,拉过孩子说:“不要再麻烦大人了。城里的百姓更苦呢!” 不用说,李魁明白城里人多粮食少,将军府里也吃不饱。看来这位将军还是个爱惜百姓的好人。李魁回身问跟来的亲兵:“你们身上都有压缩饼干?” 亲兵们明白,都拿出来自己身上的压缩饼干。李魁拿过压缩饼干递给夫人,说:“这是压缩饼干,不能直接吃肚子,那样会把人胀死。你用水泡成浆糊先给孩子们充饥。我会马上派人送过来粮食。” 夫人是千恩万谢,又要跪下。李魁实在受不了,转身出来,吩咐说:“赶紧把粮食送进城里一些。别让我们进城了还有饿死的人。” 他们来到城里的时候,大部分街上百姓们都走光了,留下一地的垃圾。可是还有一些躺在地上的百姓没走。李魁过去一问,原来是饿的走不动了。李魁告诉他们,一会就有粮食送进城来,马上就熬粥给大家喝。百姓们听说有粮食,都纷纷围过来。 李魁出城后,让人把俘虏的军官唤进来几位,问道:“你们城里的粮食是怎么回事?这里是粮食产地啊!” 一个军官叹口气说:“唉!我们将军实在啊。上边来信说,嘉峪关那边闹灾了,从各卫借粮食,然后从兰州再给我们调粮食。可是我们的粮食借走了,兰州的粮食又没影。现在逃过来很多士兵,在这次又过来很多百姓。粮食那够啊。你们再不打过来就该杀马,然后吃人了。我们将军又不许出去抢粮,买粮我们又没有银子。” 这位军官的话让李魁心头一亮。心说:“对啊!我们带来的粮食不多,可是我们可以用银子买粮食。这是产粮区,百姓手里一定有粮食。” 马上命令军需官,问明白这里的粮食价钱,然后到乡下去买粮食。 李魁和一师师长商量一下,就分配军队,带着俘虏中原来各千户所、百户所的人回到他们的原来的住所。李魁深知那些地方不能长时间的没人驻守。否则就容易被那些蒙古人乘机占了或者破坏了。 李魁的担心又一次应验了。 从新宁向西,就是青海湖。在青海湖的东侧,有一座山叫日月山。传说是当年文成公主出嫁的时候,不满意父亲将自己嫁出这么远的地方,在这里将镜子抛出去,结果摔成了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由于这座山山体呈现红色,也叫赤岭。这里是自古就是一个茶马贸易口岸。大顺军占领这里后,虽然茶马贸易基本停止了,但是还是设有一个百户所,归西宁防御使管辖。 那个离开西宁的骑兵团长,带着一路骑兵,沿着古道一直向西搜索前进,也没发现有啥异常。身边的人说:“团长,我听说这里离青海湖不远了,我们不如就去向青海湖方向侦查一下吧?” 骑兵团长明白,没事了,他们想到青海湖看看去。不过他们的借口是到青海湖方向侦查去。 骑兵团长哈哈大笑说:“哈哈!走,到青海湖侦查去!” 骑兵们队伍里面想起一片欢呼声。骑兵团长笑着骂了一句:“小兔崽们是憋足了劲儿!”带头就打马向西奔去。 他们跑了一阵,突然身边有人喊道:“团长,前面跑来几匹马!” 骑兵团长在这一直没发现有人烟,前面怎么会过来几匹马呢。显然前面的三匹马上的人没有发现他们。骑兵团长挥手示意大家隐蔽。他们等到三匹马跑过来,有士兵突然跃出来,将三个人拖下马来。 骑兵团长一看三个人穿着大顺军的服装。 一审问,骑兵团长吓了一跳。 这三个士兵就是前面百户所卫兵。原来这里面有一百多人,可是大部分人被西宁防御使调去和窑岗人打仗去了。只留下二十多人在这里守着。 结果他们这里的情况被西面一直监视他们的蒙古西和硕特部给发现了。今天凌晨,他们遭到蒙古人的突然袭击,卫所的士兵都被蒙古人杀死。他们三个是马夫在后面喂马,发现不妙,躲到后面的草丛中才没被发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