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扩大招生 沁水闹事 (第2/2页)
一动。消息说,沁河沿岸的那些士绅们不满意窑岗人来管理,一直和他们闹得很僵。现在朝廷官员回去后,他们纷纷和官员们联系,表示支持朝廷回去接管。崇祯皇上心说:“张知木啊,张知木。不管怎么说,你也就是一个商人。治理天下,你还差点儿火候。等着好戏吧,只要沁水那些地方接过来了,其他地方很快就会仿效。你们好好的挣点银子,别的事就别参乎了。” 李自成怎么想的,崇祯皇上怎么想的,窑岗人现在根本不在乎。新的一期招生工作已经让窑岗人都忙乎了起来。 现在窑岗的招生已经成了窑岗的一个节日一样。好在经过抢工。窑岗广场改造完成了。整个广场都铺上了大理石板,大理石板上钻了了不少孔,孔上镶上了钢化玻璃,里面安装电灯。晚上电灯在大家脚下点亮,这些电灯拼出了漂亮的图案。更吸引人的是音乐喷泉。本来燥热的夏日,广场上的喷出一两仗高的喷泉就给大家丝丝凉爽。晚上灯光亮起的时候,会放出来各种听音乐,喷泉也会随着音乐变化起舞。这让夏夜窑岗广场成了一个最吸引人的地方。广场四周高高挂起来碘钨灯,把广场照的通明。 窑岗现在有三条电车线路,一条是窑岗方城到秀容城,一条是从东边动物园到西边窑岗学院,一条是沿着窑岗八卦城二环路的环城线路。不过这三条线路已经满足不了需要了,每天上下班儿的时间,车上都拥挤不堪。正在筹建新的线路。 窑岗市内的路面都已经硬化完成,所有的主要路面都沥青化,小路没有沥青化的不是铺上石板,就是铺上青砖,有的地方甚至直接就是水泥路面。所有露土的都种上了花草树木。沥青路面石头道牙子两边的人行道,都是用加了氧化铁的水泥砖铺成,氧化铁的暗红色非常适合做路面。 主要街口都安装上了碘钨灯,晚上照明效果非常好。 那些第一次来到窑岗的考生们,简直不敢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到了这里,他们一切都要从头学习,包括走路等生活上的一切,都要重新适应。他们中一直传着一个不是笑话的笑话,那就是窑岗的厕所比他们家里都干净。 现在的窑岗是每天都有各色人等到来。 过去,杨靖他们的客运马车,是隔几天发一趟,后来是每天发一趟,到每天发两趟,现在是主要线路,每一小时发一趟。窑岗的大小客店基本上是满的。平时就连贵的离谱的窑岗宾馆都是差不多满园。到了招生季节,窑岗宾馆首先告满。 现在来到窑岗报考的考生,远的有湖广、江西、福建、浙江、山东、南直隶(南京)、北直隶(河北)。这些人中,既有富户人家有多人陪着来的,也有穷苦人家一路讨饭来的。不过不管啥样的人,到了窑岗只要登记报名了,就会发给一个证件,凭着这个证件,就可以有吃住的地方。 这些不愁吃住考生们,在没开始考试前,就可以好好的看看窑岗了。 虽然在扬州和西安都设有分考场,可是大多数考生还是愿意到窑岗来参加考试,他们认为在窑岗考中的机会要大一些。其实三个考场的的试题是完全一样的。 这次考试的总负责由李岩担任。李岩也非常愿意担当此任,这是一个选拔人才的光荣使命。窑岗的好多部门都派人参加了这次招生工作。因为来报考的人数实在是太多了,吃住都是个非常大的问题。考试时间定的是七月二十日,一直到考试前,报考的考生还是不断的到来。张知木决定,七月十九日这天全天二十四小时,报名处都要安排人接待考生。考试正式开始的时间是早晨八点整,只要是二十日早晨八点前报名的,就可以参加考试。在报名处安排了几辆马车,那些报名时间太晚赶不到考场的,有马车专门送过去,一路上还有警察护送。 这一切通过报纸电台,传到到了四面八方。大明朝考状元也没有这个阵势。也就是这些不断完善的举措,让窑岗招生的影响力远播四方。 这次窑岗的招生规模也远超往届。虽然象窑岗学院这样的学校招生还是两年制和四年制的一起招,可是大多数都是改为四年制的。军事学院、商务政法警察学院、语言学院都正式招生。 少年军校这次又招了一千少年兵,他们是提前招完的。 陆文臣他们的技校今年除了招收电焊专业,还根据张知木的建议招五百名拖拉机驾驶与维修专业学员。这五百名学员张知木是想给即将到来的汽车时代准备的。他们这些人不但要会驾驶拖拉机更要的是要懂原理会维修。这是各种车辆能普及应用的一个条件。 今年的医学院和艺术学院是第一次招生。医学院是张知木他们这次回来临时决定招生的,没有教学的地方,张本贵建议就用太原的晋王府做临时学院,招生完了再慢慢改造。因为现在太原的铁路通了,高压电线也拉到太原。在那里办学可以省了两个学院的建设,那么大的晋王府,改建成两个学院还是足够用的。 当时,李岩问:“这样的话,皇上知道了是不是会不舒服?” 欧阳鹤说:“就是让他不舒服点儿。他们派回来官员,管我们舒不舒服了吗?” 张知木也说:“不用管他们。今后,医学院还要扩大。百姓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后,医疗卫生水平也必须跟得上。今后哪个州府县都要有一个像样的医院才行。不能有点病都要往窑岗送。艺术学院以后再建一座学院,将来晋王府就改成专门的医学院。” 张本贵听了张知木的话,有些激动,“知木啊,有你这句话,我一定把天下最好的大夫都请来给我们医学院当老师。” “张伯,我还给你一个特权,请那些名医不管花多少银子都可以。他们的医术是无价的。只要是有真才实学,我们就高薪聘请。”张知木说。 “好好!”张本贵说,“其实不管啥名医,他们到窑岗来以后也会学去很多东西。比如他们到这里才能知道感染是怎么回事,用啥办法才能治疗。磺胺药物为啥起作用。所以那些名医更愿意来。就是那些名医来的时候,你能出面见见他们,给他们一个面子就行。” “这都不是问题,他们要是能来,我给他们磕头都行。”张知木说。 “磕头可不行,”张本贵说,“你想磕我们还不干呢!” 虽然这次考生很多,但是窑岗的学校也不少了,所以可以安排考生们一次考完。 考完试等着老师们判卷儿,学生们等着发榜。张知木就不关心了这些事了。可是麻烦也来了。 沁水那边的朝廷派来的官员,在沁水的那边的地主们的资金支持下组建了自己的衙门,也弄了不少衙役,开始上街耀武扬威了。 听到这个消息,张知木召集在窑岗的几位领导聚在指挥中心商量这事儿。 张知木心里非常清楚,这是给窑岗人解决沁水问题提供了个机遇。沁水那边赶回来汇报的干部将情况一说完。张知木问邱老东家说:“阎伯没在家,老东家您有这个魄力吗?”张知木指的是阎伯驹带人杀了一批官兵的事。 “呵呵!”邱老东家呵呵一笑,说:“知木啊,你老伯的盐帮可不是吃素才能混到现在。看来各位要看看我邱某人的另一副面孔了。呵呵!也罢,既然,各位给我一个露脸的机会,我也别辜负了各位一番美意。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按我的办法来,不能催我,不能着急。” “呵呵!”陈玉峰说,“我们就等看你的热闹啦。让杨靖带着他们的警察跟着你。” “我还要一个团步兵一个团的骑兵。”邱老东家说。 “兵要多少有多少,”陈玉峰说,“用时你就说话。” ------------- 富士山喷发,日本大地震。--《南宋记忆》进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