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枭_关于先生的一则感言人生知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关于先生的一则感言人生知己 (第1/3页)

    先生是我们学校的教授,四十多岁,钻研历史多年,学识渊博,前段时间我去拜访,却是有颇多收获。

    先生也算是我的老师,但因为我走的理工,而先生讲课也只是讲讲“历史书上的历史”,基本上都是按照着书本上的内容来讲的,像我这种“愤青”自然听的索然无味,因此我与先生的交往倒是比较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按理说,我应该也是没什么理由去拜访先生的。

    而一切的原因都是因为先生的一次讲课。

    那一次,先生讲的是秦皇。

    先生运用生动的言语,罗列各种文献综述,简明扼要地为我们讲述了秦始皇的一生。

    先生讲了秦始皇的功绩。

    横扫六合,一统天下。

    对内,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还把华夏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君权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誉为千古一帝。

    同时先生也讲了秦始皇的斑斑劣迹。

    苛政猛于虎,天下苦秦久矣,虎狼之秦,焚书坑儒,孟姜女哭长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劳民伤财修建皇陵,秦王朝二世而亡.....

    先生讲的很浅,却有很多人听,因为这是学校里很出名的一位教授,是学问大家,他们很信服。

    而我在那时却是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先生的讲课实际是在照本宣科,误人子弟。

    我虽走的理工,但是也钻研历史、国学,在两者造诣虽算不得深,但也是下了功夫的。

    而因为受爷爷的影响,从小我就是始皇迷,对于秦朝这一段历史也算是相当的了解。

    因此,在评价始皇帝时。我的观点与先生有了分歧,当然,这在始皇帝的功绩是一致,不一致的还是在于评价始皇帝的劣迹上。

    在我看来,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历史,总会产生一种错觉,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光辉灿烂,无数伟大的皇帝、学问大家铸就了属于这个民族的荣耀,却不知道真实的历史和书上说的其实并不一样。

    就好比先生说到秦始皇就会说起焚书坑儒,说起孟姜女哭倒长城,说起苛政猛于虎,说起天下苦秦久矣说起虎狼之秦,说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却不知道秦始皇杀的不过是骗人的方士,他为其长子扶苏挑选的老师,是儒学大师淳于越。

    长城是华夏古代最先进的军事防御设施和交通讯息网,抵御了异族多少年?护佑了多少不懂感恩皇恩的愚民?

    孟姜女的故事,则是那些意图谋朝篡位的六国贵族们跟那些自命不凡、想要恢复周朝分封的愚儒一起编造的故事而已,而因为当时在秦国的那些愚民中还有不少心中企盼回归故国的叛逆分子,所以这故事才是流传甚广,以至于直至今日仍旧未能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而秦朝的二世而亡,则也并不是传说中的什么“苛政猛于虎”,而更应该是落后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对太过先进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反噬。”

    毕竟那时分封制、宗法制已经深入民心,天下大一统思想根本套不牢那些愚民的人心,但秦皇在位的几十年里,却凭借一己之力让大一统思想完全扎根于民心之中,其伟大之处不言自明。

    其实若是始皇帝不死,这种来自旧制度的反噬会被极大的延后,甚至是彻底消失,但是始皇帝死了,所以秦朝二世而亡。

    还有秦朝的暴政。

    常有历史学者、老师,说秦皇如何如何的暴政,刑法如何如何的严酷,然后两面判决历史人物的文科法来了,可你们又有没有想过,在始皇帝那个时代暴政难道不是最佳的选择吗?

    秦朝盛世,北有匈奴,南有百越,内有六国贵族意图谋反,外有刁民怀念旧国企图作乱,还有诸多愚不可及的儒生大肆宣扬恢复分封制,始皇帝若不实行雷霆手段,还不是诸国重分,乱战不止?

    至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也并不是历史书上所说的农民。这两货不过是两个利用农民不熟悉秦朝律法,哄骗法盲们起义的‘军官’而已。

    尤其是陈胜,在史记《陈涉列传》里,有多处内容都能证明,其实他本就是陈城豪杰,对于起义的事情早已预谋已久...

    而实际上,我们研究秦朝,最主要的参考之一就是司马迁的《史记》。

    当然司马迁本人的节cao肯定是毋庸置疑的,能忍受那样的痛苦而写下《史记》一书,这份cao守在当今的网文界怕是根本找不出几个。

    但是流传至今的《史记》却早就不是司马迁写的《史记》了。汉朝的时候,《史记》就被十几个学者修改过,这是有据可查的,他们除了大量删除了对汉王朝不利的叙述之外,还极大的污蔑贬低嬴姓,贬低秦朝.....

    汉武帝没有封杀《史记》,除了在乎面子以及当时的《史记》已经广为流传外,可能就是因为这么一层原因。

    当然,这也是有据可查的。为了提高汉朝的正统性,汉朝的确是大规模篡改和删减了先秦的古籍....

    这里面那些儒家之人自然是功不可没,毕竟,对于秉持法家之道的秦始皇,他们可是恨之入骨。

    所以,对于始皇帝的这些“劣迹”,我通常都是持“绝对不信”的态度的。

    当然,我并没有打扰先生讲课,而是下课后自己去拜访他的。

    我是抱着探讨《史记》是否经过篡改这一借口与先生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