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五十二、殿中辩战(求推荐票) (第1/1页)
一场白鹿宴,让世人知道五姓七望已经归顺李唐,让人们知道五姓七望中的子弟果然是文采斐然。 这一天,长安城中传颂韩啸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纷纷猜测后两句到底是什么。 这一天,大唐百姓都知道了皇帝陛下欲要一统天下。这一天,所有人认识了文韬武略,志在天下的秦王。 “城中是如何议论今日之事?” 虽已是三更时分,可是李渊却毫无睡意。 “回陛下,城中百姓都在议论,我李唐乃是天下之主,必将一统天下。” 回话之人面容普通,让人看一眼就会忘记的那种。 李渊点点头,看来这宴会效果还不错,不枉那许多花费。 “百官怎么说?” 李渊随口问道。 “呃——” 那人忽然一顿,竟是难以开口。 “嗯?” 李渊的脸上笑容敛去,布满寒霜。 “回陛下,百官多是议论我李唐多久能一统天下。还有,还有就是陛下会不会以秦王为帅。” “好了,夜也深了,你先下去吧。” 李渊挥挥手。 那人如蒙大赦,赶紧一叩首,退出大殿。 李渊坐在宝座上,低声道:“王宝连不能用了。” 殿中似有人回应了一声,又好像没有过。 良久之后,李渊低低一叹,低不可闻的自语。 “······天家,无······父子······” —————————— 韩啸其实每天都是早起的,老爹逼着练功。用老爹的话说,只要拳头硬,说话都带劲。 可是韩啸却是讨厌早早起来去参加大朝会。 因为记忆中的大朝会就是菜市场一样,看着那些文官扯皮,下套。 但其他人千万别掺和,不然那些文官会像群狼一样蜂拥而上,将那些插嘴的人驳的体无完肤,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 但四月十六的大朝会韩啸却不得不参加,因为昨日皇帝特地嘱咐了,要他参加朝会。 早上一早起来,穿上那套长安县男的朝服,不但韩陈氏眼睛冒光,连老爹都转着圈看了几眼。 韩啸只能尴尬的骑上战马出门去。 到皇城门外时,太阳才露头。数百京官已经聚在门外等候,看到韩啸到来,不少都是面露惊奇。因为韩啸若说官职,不过是个空头的长安城治安管理营统领,而他的长安县男的爵位也不算高,还够不着参加朝会的品序。 “殿下!” 见到李世民在前,韩啸赶紧上前请安。 “韩啸,今日会议秋后出兵之事,你若有好的意见,尽管提出来。” 李世民低声说道。 韩啸点点头,知道李世民的意思,只有促成此事,方有发言的机会。 而根据韩啸所知的消息,这一战,怕是天下一统的大战,如果不能在此战之中斩获战功,之后的小打小闹,怕是捞不到什么好处了。 “上朝——” 宫门大开,内侍高呼,群臣上殿。 跟着众人入殿之后,韩啸有点尴尬,他的位置,太靠后了,靠到了大殿门边上。 便是前面的那位青色朝服的官员,回头对他微微一笑。 正六品承议郎的穿戴,比韩啸这个所谓的统领高出好几阶。 “韩统领,久仰。” 那人面带微笑,韩啸只得拱手一礼,关键还不认识人家啊。 “启奏陛下,大唐百姓缺盐,户部奏请增设盐场,以解盐荒。” 民部尚书中书令封德彝上前奏报。 李渊接过小黄门递上的奏折,仔细看一眼,然后开口道:“百姓缺盐的确是民之大事,民部速速选取适合开辟为盐场之地,将地址、规模、预计年产报上来,朕再与中书省商议。” 见此时解决,李渊又问:“还有何事奏报?” 下面官员有大事禀报的,赶紧上前禀奏。 其实这些事情大多都已经早就通过气,此时奏报只是走过场,让群臣知道有此等事情。 “启禀陛下,礼部收到消息,洛阳王世充被刺,世子王仁则继位。继位大典将在六月初举行,不知我大唐是否遣使观礼?” 代礼部尚书之职的宰相裴寂上前禀奏。 “魏征,你们去过洛阳,这王仁则如何?” 李渊看向一旁的新任御史台郎中魏征。 “回陛下,此人在微臣看来,毫无人主之相,心胸狭隘,手段毒辣,乃是谋杀王世充的主谋。我大唐根本不必派人前去观礼,反而可以谴责其弑父篡位。” “魏大人此言差矣,既然此人无德无能,那让他上位岂不正好?若是王郑自乱,我大唐也省了好多功夫。” 魏征回头看看,说话之人乃是太子之人。 从回长安城之后,他便与太子断了联系。不过太子李建成不似齐王元吉那般阴狠,对魏征转投秦王也只是默认,来了个好聚好散。 但那些曾是同一种阵线的朝臣可不这么想,在他们看来,魏征就是背叛了太子。 所以之后,每有魏征出言,总有人反驳。 “我出使王郑之时,在洛阳城外,那王仁则竟是将我使团拦住。后又利用我大唐将士的名义来达到弑父的目的,此等小人,我大唐要是承认他的郑王之位,那与他有什么分别?” 魏征说的怒发冲冠,一时间让人不敢答。 “韩啸,你也曾出使洛阳,你有什么想法?” 李渊忽然开口,问向站在大殿角落的韩啸。 韩啸赶紧上前,立在大殿中央。 “回陛下,我大唐将士不能白死。” 李渊点头道:“此事朕知道,朕现在问你,你觉得我大唐是否要派人去观礼。” “陛下,当然不能!” 韩啸义正言辞道:“王郑在王世充在世时,还能算一方豪强。这王仁则无德无义,在我大唐看来该是匪寇才是。臣建议去书驳斥,同时昭告天下,不承认王仁则的郑王之位,以逆贼讨之。” “陛下,韩啸说的虽有道理,但说的办法却是不妥。” 一位身穿二品朝服的大员上前道:“既然讨伐王郑势在必行,那我大唐更应该虚与委蛇,以麻痹对方,待时机成熟,一举征伐。” 这话顿时得到了大殿之上很多人的赞同,纷纷出声附和。 “父皇,儿臣觉得刘世龙刘大人所言有理。我大唐此时该是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最终一举平定天下。” 太子李建成见殿中大臣多数都是支持那位鸿胪少卿刘世龙的,便上前进言。 李渊听完,看看旁边并不说话的李世民,点头道“那好,朕——” “陛下,莫要听他们一派胡言!” 韩啸忽然上前两步,言辞俱厉的一声高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