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八十七、我们的大唐 (第2/2页)
下子站起来,个个面色潮红。 “围一国而歼一国!” 杨恭仁站起身道:“莫慌,我军不接战,留大部兵马在洛阳,伺机而动。” “运转使负责粮草,城中百姓按两分配。” “坚守!” 李世民颔首,回头道:“我军军粮不足,请王兄助我。” 太子李建成点点头,上前道:“太原抽调三万辅兵,带十万石粮草顺关内南下。” “我伏兵专等粮草,多少都要拼死截下。” “无妨,我粮草并不入王郑。” 李建成微微一笑,指着那地图上的城池。 “礼泉、合阳、富阳三县中世家不少,可让这些心慕我大唐的世家配合,将粮草从小路运出。然后运粮军以逸待劳,且战且守,拖住王郑军队。” “各地大军收缩,各城池留下死士,伺机截杀。” 柴绍毫不含糊,战法毒辣。 “清理田地,将世家安抚好。各地召集乡老,惩治贪官,原地方有能力者提拔,无能力者罢免。” “在各地百姓中留下乱军,四处散布谣言,必让你们寸步难行。” “教化地方,免税、救济,分发过年过节衣食。各地理清户籍,登记人口。” …… 大帐之中,虽只是当前几人的辩战,旁边几位军将一刻不停的布置地图,圈划势力,rou眼可见的地图上不断蚕食,分化。 整个大帐中只有这几位的声音,其他人连大气也不敢出,生怕漏掉什么重要信息。 这些可是一国最顶尖的那些人,虽只是纸上谈兵,却是胜过学堂里的所有。 而今日这几位的表现,杀伐果断,智计百出,无不给这些书生留下深刻印象。 战争进入焦灼,一时间成了拉锯战,而后勤、地方治理安抚成了重点。 这些读书人自认为若是管理一方,肯定能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这时候才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想简单了,不管是敌方破坏,还是地方乡党势力,或者贫富不均你,都有可能将刚刚建立起的那点信任毁掉。 “治大国如烹小鲜,古人诚不欺我!” “好了,今日论战,且到此处。” 忽然,右座一直不曾开口的那青年开口。 中间论战几人拱拱手,回到原位。 此人是谁?竟能主导这场论战? 那青年上前几步对着那些军将道:“先将今日论战记录下来,后续慢慢打磨推演。” 然后又转身道:“安民条例都记下了吗?” 那些坐在前面,先前到来的书生都是点头。 此时后来的那些读书人才知道他们为何个个夹着小布包。 有书生上前,将自己所记录的递上去。 “请韩校尉过目。” 这人就是韩啸! 被皇帝成为“大唐精英,青年楷模”的韩啸。 韩啸一边翻阅,一边点头。 “记录的很细,要注意在实际运用之中的变化,因地制宜。” 他将记录还回去,然后脸上神情慢慢严肃。 “刚才论战有一下几处不合理。” “秦王过于依赖骑兵,而洛阳城外,水网众多,骑兵的作用没有那么大。” “窦建德不是那么容易上当的,他们的骑兵也很厉害,只要三千兵马突入虎牢关,那就功亏一篑。此处应该尽全力。” 连说几处,秦王不但不反驳,反而频频点头,还拿纸笔记录。 “太子治理地方很有一套,条理清晰。” 李建成微微一笑,正要说话,韩啸已是话锋一转。 “但各处税赋不一,难保王郑会在撤离之时釜底抽薪,来个十年免征,难道我们也要这样收买民心?” 李建成脸上神情一僵,缓缓点头。 “还有粮草可以让世家运,却不能被我大军以外的任何人把持。所以这将粮草付与世家的计策可以实施,但要有牵制、监督和预备方案。” “还是那句话,我们要团结大多数人,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 “天下不是属于一家一姓,但却是需要真正以国为家之人来治理。” 每一句话都让那些书生心中震动不已。 特别是“天下不是属于一家一姓”这句话,就这样直接当着太子和秦王的面说出来。 而那两位竟是丝毫不见气恼,反而点头应许。 这便是大唐! 这大唐不是一家一姓的,而是天下人的。 这是我们的大唐! 所有人心中只觉得有一股洪流涌动,让人浑身充满力量。 “今日所留问题,诸位回去后可集思广益,若是找到答案,可直呈太子东宫或秦王府。” “今日集会且到这里。” 随着韩啸一声宣布,众将霍然起身。 “保家卫国,百死无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