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十八那年血泪难泣书,谁把青玉冷无情 上 (第2/3页)
写的?” 李枫一笑,站起来作揖道:“正是李枫所写……”接着疾指书柬,问道:“侯爷对此有何看法?” 上官于桑摸须立起,沉吟了一会儿道:“你所言句句在理,对于后晋的时势分析,也极为独到精辟,晋少帝石重贵无德无能,兵败是迟早的事,可就最近几场仗来看,他们似乎有全胜的可能。” 带着一脸疑问,上官于桑将目光投向李枫。 李枫笑道:“晋国与契丹原本亲如父子,当初开国皇帝石敬瑭要抵抗后唐兵马,为了一己私欲,以燕云十六州作为条件,换得契丹主耶律德光的庇护,发兵攻打唐明宗李嗣源之子李从珂的朝廷。那后唐占据中原有力地势,兵强将强,但因李嗣源告病离世,后唐内部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被石敬瑭钻了空子,引契丹兵入侵,后唐终究逃不过亡国之痛。” 说到此处,李枫眼里闪过一丝痛惜,停了半刻,接着道:“石敬瑭大败**,拜耶律德光为父,移都开封建晋称帝。” 一言未毕,李枫怒道:“可他居然将中原之地频频割让外族,燕云十六州本为险要之地,易守难攻,中原士兵一向善守城,而北方少数民族士兵善攻,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就没了北部这一块天然屏障,以致中原大地屡遭辽人侵犯,北方一带的百姓更饱受辽人摧残、践踏。” 李枫仰首喟叹:“昔日大唐天下,就这么沦为他人之手,易了几代君主,几姓人家?” 李枫情绪波动,哼了一声道:“晋兵与契丹兵相比,兵弱将弱,百姓对石敬瑭儿皇帝的做法不耻,朝臣们对依附契丹不满,契丹又贪心不足,想要更多好处,石敬瑭两边不讨好。可以说后晋自立国时起,就一直处于动乱状态,从未安定过,石重贵又是一勇之夫,无才无能,登基后,试图脱离契丹掌控,这样与契丹闹翻,失去仰仗,晋国目前已山穷水尽,再这般下去,就是绝境。” 李枫语气稍顿,续道:“契丹这次南征,大军压境,耶律德光誓要铲除石重贵,现在石重贵能够小胜几场仗,全凭士兵们对外族的痛恨,凭一股保家卫国的毅力支撑,可晋国的兵力始终不足,没有好将士,君主无能,忠jianian不辨,支持不了多久。太原留守刘知远招兵买马,又拒不发兵,在背后坐山观虎斗,如果时机成熟,中原一方土地,恐怕要落入刘姓一族手中。” 上官于桑感喟道:“咱们陛下就是要收复中原,再起大唐雄风,所以才发出**,养兵蓄锐这么久,陛下就缺这等攻取天下的贤才。” 上官于桑深深瞅了李枫一眼,道:“陛下要的是真正忠于大唐,忠于李家的人。” 李枫闻言霍然转首,掌心一松,上官于桑就看到一块李唐皇家玉佩出现在眼前。 上官于桑惊异地看着李枫,颤声道:“这是李唐家族随身玉佩,你……难道你是……” 李枫扬起眉头道:“庄宗李存勖是我祖父。” 上官于桑恍然道:“怪不得老夫觉得你似曾相识,你和你祖父长的太像了。”说话间,忍不住打量李枫,见李枫疑惑,忙呵呵笑道:“你既然是李唐的后人,那老夫就实话告诉你吧,我们上官家是唐太宗李世民年间上官仪的同宗亲眷,唐末的时候,老夫也随父征战,曾与你祖父有过一面之缘,他很骁勇,是个难得的奇才,虽然只见过一次,但他给老夫的印象十分深刻。” 李枫静静地收起玉佩,上官于桑又翻了翻书柬,道:“闽国如今政局混乱,我陛下派兵讨伐,已有一年有余,可如今双方相持,大唐兵马又远赴闽国,征战在外,粮草接应不济,难免人困马乏,你认为最佳取胜的方法是什么?” 李枫嘴角漾起一抹笑,伸出三根指头,接下话道:“我有三点可细述于定国侯:一,李唐大军原本势如破竹,将士团结一气,上下齐心,可由于时隔一年而不得胜,如今又年关将至,将士们起了望洋兴叹之心,思乡之情犹甚,斗志自然少掉大半,而且连月的打仗,甚是累人,粮草接应稍有懈怠,必要损兵折将,目下首先要增援他们,最好大队人马压境,给敌人一种压迫感和恐惧感,这样一来,在外的将士看到希望,自然雄心百倍。” 上官于桑闻言点头。 李枫又道:“二,士气大振后,以主力当正面,派奇兵出其后,两面夹击,以迅雷之势攻其不备;三,闽国弱小,五州地辖,大可发兵一起进攻,五管其下,逐个包围击破,孤立王延政,断了他的求援念想,不出时日,城内断水断粮,王延政便守着一座死城。” 李枫停了停道:“而王延政身为一国之君,残暴不仁,杀手足,剥削百姓,毫无人性,在闽国早已失去民心,百姓们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只是碍于王延政势力,不敢轻易得罪,可倘若王延政孤立无援,做了将死之木,百姓见他大势已去,自然争着为大唐兵打开城门。” 上官于桑思索这番话,李枫盯着他,又加了一句:“此时的闽国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 “哈哈哈……好!”上官于桑揽须而笑,一时高兴,连肩膀也抖动起来。 他转身望着李枫,满是赞赏,突然朝李枫说道:“果然贤士,不愧是庄宗的后人,好,好,好……”一连道了几个‘好’,紧接着又道:“老夫要交你这个朋友,为你备一场酒宴,好好畅谈时势。” 说至此处,上官于桑又拍着胸膛保证:“你放心,老夫定将你引荐给天子,达成你的梦想,你这等人才,老夫是断不会放过的。”说罢,又忍不住哈哈大笑,看得出他很欢畅。 听到这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