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2章 有惊无险 (第2/2页)
波攻击。 关键还有,这会大幅度提高航空勤务人员的劳动量。 要说,人员的问题还好解决。 在第51特混舰队的3支航母战斗群里面,各有1艘快速战斗支援舰,而且都额外搭载了500余名航空部门的官兵。按斯塔克的部署,在每天晚上进行轮换,由直升机负责人员的运送工作。 真正没办法解决的,也就是飞行甲板太过拥挤。 要是还有几艘航母,斯塔克不会这么安排。 只有3艘航母,还肩负决定纽兰共和国命运的战略使命,斯塔克没有别的选择。 其实,之前2天的战斗已经证明,额外搭载的20架战斗机,发挥了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这些战斗机,后果将难以设想。 关键就是,第51特混舰队没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那边,而是在北东望洋,而且就在阿留群岛的南面。 之前,拦截梁夏作战飞机的那些F-14B战斗机,全都来自第51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3艘“尼兹”级超级航母,才能够撑起覆盖了几乎小半个北东望洋的防空网。 关键,其实就是更加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 即便飞行甲板被占用了大半,出动效率受到了影响,可是在执行单纯的制空任务时,影响反到不是很突出。 说得简单一点,只是动用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每天就能出动200余架次。 如果是“纽兰”级,哪怕是在理想状态下,日出动量也不会超过180架次。 关键还有,这两天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主要就是额外搭载的20架战斗机,因此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实际战斗力并没受到影响。在转走额外搭载的战斗机之后,第51特混舰队能够立即进入最佳状态。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甘愿冒险的关键原因。 用他的话来说,每艘“尼兹”级额外搭载20架战斗机,等于让第51特混舰队具备了两支特混舰队的价值。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也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这么安排,那么得让拥有2艘“纽兰”级的第52特混舰队参与行动,才能让第51特混舰队保持足够的攻击力量。在提前参与作战行动的情况下,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不要忘了,“纽兰”级本身就不如“尼兹”级,而且才2艘。 斯塔克最为担心的,也就是在行动中发生意外。 开始,可以说有惊无险。 只是,斯塔克非常清楚,如果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肯定会酿成惨祸。 关键在哪? 没错,就是持续的时间。 这也是整个作战中,最突出的不确定因素。 按照斯塔克的判断,此次作战行动的第一阶段,最多能持续5天,而且最好能够控制在3天以内。 不止是因为持续的时间越长,第51特混舰队暴露行踪的概率就越大,还跟官兵的状态有关。 这才2天,问题就已经显得很突出了。 那么,能在3天之内达成目的吗? 想到这个问题,斯塔克的心情就很是沉重。 虽然做为纽兰军人,而且是新晋海军准将,斯塔克的使命就是率舰队作战,击败遇到的所有敌人,但是要让他个人选择,他肯定不会在第一次战斗当中就去挑战梁夏海军,特别是梁夏海军的东望洋舰队。 这支在东望洋上纵横驰骋了数十年的舰队,肯定是这颗蓝色星球上面,至少是海洋上的无敌存在。 此外,指挥她的还是一个姓白的将军。 上一个姓白的将军,亲手埋葬了纽兰联邦海军,把梁夏海军送上了全球霸王的宝座。 与之相比,现在的纽兰海军,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 纽兰海军最缺乏的,并不是航母,也不是其他战舰,而是比战舰更宝贵的经验,以及经验丰富的将士。 这就好比,一个刚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司机去跟F1大奖赛的世界冠军比赛一样。 当然,这些都只是斯塔克的抱怨。 在收到白华伟已经去了第四舰队,而且直接指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消息之后,斯塔克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道理也很简单,白华伟在指挥风格上,跟他的父亲,也就是海军战神白止战没多少相似之处,反到更加接近于另外一个强大存在,跟白止战同时代,同样是梁夏海军杰出统帅的刘向真。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是趋于保守。 其实,这也是梁夏海军在战后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波伊战争之后。 至于其中原因,斯塔克看得非常清楚。 梁夏帝国在波伊战争后由盛转衰,梁夏海军也开始走下坡路,需要耗费更多的精力保护既得利益。 在这个大趋势之下,梁夏海军将领的思想变得保守,显得很正常。 当然,在整体战略之下,一支守成的海军在战术思想上趋于保守,并不是坏事。 关键就是,梁夏海军的战略思想一点都不保守,依然非常的前卫,始终坚持进攻才能发挥海军的价值。 对任何一个挑战者来说,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攻破梁夏海军的铜墙铁壁。 如果让一名激进的将军,比如第四舰队的司令官田梓豪中将,那么在大战爆发之后,他肯定会采取更有威胁的战术,比如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前往北东望洋,在那边埋伏下来,等到纽兰海军出兵攻打霍瓦依群岛,从北面迂回包抄,争取歼灭纽兰东望洋舰队,达到一举决定胜负的目的。 可是,换成一个相对较保守的指挥官,情况就变得很复杂了。 只要保持隐蔽,那么对任何处在该舰队打击范围之内的目标来说,都在其威胁之下。 正是如此,在几天之前,也就是正式参战之前,斯塔克修改了已经拟定好,而且上交给了海军部、国防部与灰宫的作战计划,而且明确提到以奇袭为主,绝不能在开打之前向梁夏帝国正式宣战。 此举不是为了达到奇袭目的,而是要迷惑对手。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通过奇袭让对手相信,纽兰海军拟定了一套非常庞大,需要通过奇袭才能完成的作战计划,从而让梁夏舰队的指挥官觉得,纽兰海军很有可能在第一波攻击当中就倾巢而出。 只要做出这个判断,那么再保守的舰队指挥官,也会积极的寻找决战机会。 态度变得积极,在战术上自然会趋于主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