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五一章 意 (第1/2页)
收复失地,在赵曦看来不应该单纯的军事占领。说实话,若仅仅是对燕云十六州单纯的占领,大宋的战力早就可以做到收复燕云了。 收复失地,更应该是让这片故土对一个王朝有归属感、认同感,唯有归属和认同,才是真正的收复。 后世有很多军事占领土地并统治的案例,结果,只不过是将占领的土地陷入混乱而已,并不能做到真正的收复。 虽然,在大宋的文人雅士的认知里,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一直在翘首盼望着王师北上,对于朝廷臣工而言,却清醒的认识到:燕云十六州的汉人,并不一定认同大宋王朝。 赵曦对这一点更清楚。 后世对于这段历史的评论,没有一家之言会自认为燕云十六州的汉人认同大宋。 或许曾经有过盼王师北上的想法,但在太宗朝高粱河大败后,在加上澶渊之盟,北地汉人已经完全忘记所谓的正统王朝了。 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对于北辽的认同甚于大宋,或者说只把大宋当作可以欺负的邻邦。 曾几何时,所谓的打草谷和捉生军基本上都是燕云十六州的汉人为主…~ 赵曦对这一点有清醒的认识,所以,直到今天才发动了北伐之战。 当然,耶律乙辛的叛乱是很好的契机。 但是,真正让燕云汉地的汉人认同,并不是说征服就可以。 这些年来,朝廷制定各种政策侧重于发展,目的就是想让燕云汉人有个对比,从而认同大宋。 这一次,从耶律乙辛叛乱,到如今战争开始,赵曦一直在故意将战事拉长时间…~并不是真的没能力短期解决北辽,而是因为燕云汉人。 现在在前线,拟定对战乱地区出售粮食的决断,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怎么说呢,这么多年了,虽然大宋的富裕对北辽边境有了一定的影响,真正南逃的燕云汉人真的不多。 数量上说起来也有几千上万的,但对于作为北辽赋税重地的燕云而言,根本不值一提。 大宋对于北辽南逃汉人的政策很优惠,结果也就是这样。 而如今,当战争来临时,朝廷将原来的兵营留下,目的就是收留北辽南逃汉人的…~ 但是,结果真的让赵曦乃至整个朝廷心寒……可能也是曾经大宋的羸弱让燕云汉人失望了。 可容纳三十万大军的营帐,至今收留的燕云汉人不足五万…… 所以,赵曦才想到了战乱粮食的事。 战乱的紧缺物资,基本上集中在军备、粮食、药品三项上,这是赵曦的理解。 这三项在战事的交易,说白了就是对财富的掠夺。 原本赵曦不想如此,可现在,在看到燕云汉人向北迁移以躲避战乱后,赵曦也就下狠心了。 北辽两年内乱,相信搜刮北辽境内应该到一定程度了,整个北辽的物资匮乏也应该到一定程度了。 接下来就应该是财富的掠夺了…~ 人都有贱性,也都偏好对比。 燕云汉人可能觉得原本的生活不错,跟随并忠诚于北辽就活的很好。 甚至对现在的战乱,也是对大宋怨恨……真有这种可能。 如果说,以粮食为手段,将整个北辽境内的百姓推进所谓的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点绝对避免不了。 游牧民族本来就有掠夺的本性,哪怕是军伍也如此。 两三年的征战,让北辽军伍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躁动状态,再加上物资匮乏,供应不足,抢劫就很难免。 真急了,他们甚至不介意抢自家人。 那么,整个北辽境内的百姓,应该可以用民不聊生来形容了。 等到了大宋收复燕云后,稳定和吃饱饭对于燕云汉人恐怕都是天堂。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的做到收心。 大宋谋划了多年,有足够的物资储备…~ “官家,四皇子向朝廷请求,想让朝廷派两厢新军交于他指挥…~” “从耶律乙辛叛乱开始,四皇子就一直在策反高永昌,甚至高永昌的大多数军备和粮食都是四皇子支援的。” “如今,高永昌起事立国,并没有遵照原定的契约,并没有以大宋偏师的名义发兵。四皇子奏报向率军歼灭之!” 官家决断的粮食交易,在场的都差不多懂背后的意思。 因为此事,随军的诸位臣工议论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也都亲眼见识了所谓的同种同族。所以。对官家的决断没有任何异议。 往北辽贩卖粮食,四皇子的那支队伍是大头,章惇就不得了向官家奏报四皇子原本的请求。 说实话,当章惇接到四皇子请求调集兵员时,直接就把奏报丢一边去了。 不管如何,高永昌这时候叛乱,对于大宋的大战局是有好处的!四皇子在这个时候居然想歼灭高永昌部?这不是在帮北辽平息内乱吗? 高永昌已经起事了,那么,必将导致北辽的辽东一带更加混乱,会进一步加剧北辽物资的匮乏程度。 这时候虽然不能继续高永昌的什么渤海国吧,也不应该去考虑歼灭。 成不了大事的高永昌,这时候还是有用处的。对于大宋而言,随时都可以玩残了,绝不是现在。 本来章惇准备搁置的,现在官家要推动粮食战略了,四皇子那边作为粮食贩卖的大户,就不得不向官家奏报了。 四子?……也就是个海盗和商贾的料……赵曦听了章惇的话,直接就这样定义了。 格局还是那样,并没有因为见识了大海而宽阔了,还是只能看到眼跟前…… “这时候不考虑对高永昌用兵!如其对高永昌用兵,倒不如让四皇子严格执行朝廷的粮食和军备攻略。” “只要四皇子这边掌控了高永昌的粮食和军备需求,想歼灭高永昌部随时都可以。” 赵曦还没开口,王安石已经抢话头了。 赵曦也真不想开口…~说什么?说烂泥扶不上墙?也就是有朝廷的支持,否则四子连海盗和商贾都做不好。 “此事尔等做主即可。这是大战时期,是大宋收复燕云之时,朝廷一切决策,都必须服务于这一次大战。” “将朕这层意思昭告天下,包括朝廷派遣出去的各种力量。若有忤逆者,定惩不饶!” 还好,老二在安南还没有这样的要求,甚至在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