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_第二十一章1 论革命提点英杰 点火种以待燎原(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1 论革命提点英杰 点火种以待燎原(下) (第2/2页)

。不太好理解是吧?我来给你们举个例子吧,地主拥有大量的土地,这土地就是生产资料。佃农没有土地,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进行耕作,他们只有极少量的生产资料,比如说锄头之类的工具。由于佃农租种地主的土地,地主依靠剥削佃农生活,这样就分成了两个对立的阶级——地主阶级和佃农阶级。这样说能理解吧?”

    从抽象的概念转到具体的例子上,三人都理解了阶级的含义,便纷纷点头。

    载伯涵身体前倾叉着手,双肘拄在膝盖上,接着说道:“第一,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不同的阶级之间存在着矛盾、冲突和对抗。比如说农村土地兼并,大量农民沦为佃户,如此下来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而且地主通过高利贷等手段欺压佃户,以致许多佃户甚至卖儿鬻女,甚至私设刑堂、草菅人命,这些你们都见过吧?”

    “没错,此等劣绅最是可恶。”木忆山和李飞点点头,洪正维更是咬牙切齿地说道。

    “所以说,这就是矛盾,当这种矛盾、冲突和对抗大大激化时,就会发展为政治革命。想想历代农民起义是不是这种情况,若不是被压迫的活不下去了,又怎么会反抗呢?所以说革命是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激化的产物,同时又是解决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载伯涵停了停接着说道:“第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任何一个反动落后的统治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历史舞台,都会竭力反抗进步阶级的革命,千方百计地维护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进步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目的。在举个例子,到17世纪,英国的有产阶级和新贵族已经得到了长足发展,而詹姆士一世一上台便鼓吹“君权神授”,即不把议会放在眼里,又不关心海上贸易,不重视建设海军;大大阻碍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查理一世继位后,专制独裁,横征暴敛,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后来查理一世为了筹划军费,镇压苏格兰人民起义,被迫于1640年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结果以议会起草了《大抗议书》,抨击查理一世暴政,他们要求限制王权,取消国王的专卖权,监督国王和大臣的活动。查理一世拒绝接受《大抗议书》,最终导致了英国内战的爆发。过多的细节我也就不多说了,你们在大学里,有机会可以去查找一些更详细的资料。总之,以新兴的有产阶级为领导的议会推翻了英国的封建阶级的专制制度,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有产阶级革命胜利,1689年的《权利法案》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英国的统治便从旧的封建贵族手里转移到了有产阶级新贵族手中。”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革命是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避免。因为它不是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而是由社会矛盾运动规律决定的。”载伯涵说完这一通,看着眼前屏息凝神地听着的三人。

    “呼。”木忆山深出一口气,对着载伯涵说道:“想不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革命,竟然还蕴含如此深刻的道理。王爷刚才一席话真是令学生大开眼界,不知我中国革命又当作何解释?”

    载伯涵思考了一下问道:“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是一个阶级的代表,其统治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我问你们,当今朝廷代表的是谁的利益?”

    “还能是谁?不就是你们满人吗?”洪正维张口就说道。

    载伯涵摇了摇头道:“不对,虽然朝廷一直维护八旗的利益,但实际上整个朝廷所代表的是士绅地主阶级。在中国虽然一直号称天子至高无上,但实际上皇权并非无限的。东晋时‘王与马,共天下’就表明了皇帝不过是门阀贵族的代表。到了唐代科举兴起,新兴的寒门就与门阀士族展开了权力之争,唐末的牛李党争就是体现。到了宋代,士绅地主彻底取代了门阀,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此后,哪怕改朝换代,真正统治中国的其实是士绅地主阶级。正所谓皇权不下县,你们可以想一下,再对比一下德国。乡下的百姓出了矛盾是去县衙告状还是去找族长、乡老告状?是国法管用,还是各宗族家法管用?再问你个问题,我朝自入关以来最是称得上是明君的是哪一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