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摄政_第二十三章 德皇应邀赴宴会 珍馐美馔停不下(9k,补前两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德皇应邀赴宴会 珍馐美馔停不下(9k,补前两天) (第3/4页)

和法国餐差不多。不过这时间可是比法国人早得多,或许是法国人跟孔府学的?”

    众人都被载伯涵的话逗乐了。

    “或许就像你说的,不过世界上还有传承如此悠久的家族,真是太惊人了。”对面的哈恩克大将感叹道。

    “哦,我想起来了,”瓦德西忽然说道,“人老了,记性不好了,我记得访问日本时他们的皇帝好像也传承了一百多代,有两千五百多年了吧。难道你们东方人有很多这种家族吗?”

    载伯涵摇摇头说道:“日本人吹牛罢了,他们的皇帝号称是天神的后代,其实前十四代都是虚构的,第一个真实存在的应该是第十五代,大约是四世纪初的人物。至于这样悠久的家族在中国也不多,也就还有孟子、周公和孔子的两位学生的家族而已。其实这次也有一位孔子后人来了。”

    “哦,是哪位?”威廉二世来了兴趣。

    “就是左边第三位,”载伯涵说道,“孔子的家族在1132年分成了南北两个分支,后来北支继承了公爵爵位,南支则是世袭爵士。这位就是现任南支族长,孔子第七十二代孙孔庆仪爵士”为了方便德国人理解,载伯涵把翰林院世袭五经博士说成了爵士。

    周围几人都朝孔庆仪望去,刚巧孔庆仪抬起头来看到了几人都在看他,搞不清状况的他便举起酒杯,朝几人点头致敬。

    这会儿桌上的主菜都被吃得一干二净,威廉二世有些意犹未尽地说道:“味道很不错,就是量太少了,每个人都分不到几口。”

    除了瓦德西其它几人也都赞同地点点头。

    载伯涵笑了,道:“您别着急,这宴会才刚开始呢。”

    哈恩克拿起桌上的馒头一块一块撕着吃着,道:“主菜都上完了还有什么?嗯,这面包很特别,软软的还有嚼头,还不错,你们吃的时候不抹黄油吗?”

    哈恩克话刚落音,侍者们将桌上空盘子撤下去,又上菜了。

    “吉祥干贝!”报菜者高声喊道。

    这次上的是第一道行件“吉祥干贝”。搓成丝的干贝托在鸡rou泥制成的鸡汁上。

    “这不第二道菜上来了,”张翼问过翻译哈恩克说的什么后,对哈恩克说道,翻译把他的话翻译成了德语,“至于你手里的那叫‘馒头’,就着菜吃,或者单吃都行,不用抹黄油。”

    “这就是第二道主菜?”哈恩克问道。

    “不是,这是两道主菜之间的副菜。”

    吉祥干贝和接下来的汤龚鸡都是汤菜,在德国人看来,汤龚鸡很奇特,既不是菜又不是汤。毕竟西餐里的菜一般没有很多汤汁,而汤由于加了奶油都是很粘稠的。

    而汤龚鸡是将鸡rou剁泥,加蛋清猪油调糊,然后用勺子片入高汤煮成rou片,再加入南荠、冬菇、豌豆苗。做出来后整道菜色泽洁白,汤味醇厚,rou质软嫩。不过德国人却觉得味道鲜美,汤却太稀了。

    随后上来了第三道行件“巧炸鹿尾”。

    威廉二世叉起一片棕红色的“鹿尾”,有些诧异地说道:“这是鹿尾巴?”说完就送入口中。外焦里嫩,焦香盈口。

    最然吃着味道很不错,可威廉二世却皱起了眉头,问道:“这是香肠,不是鹿的尾巴吧?”

    “确实不是鹿尾巴,”荫昌回答道,“这是把猪肝剁碎灌到猪大肠里炸熟的,因为形状像鹿尾巴才起的这名字。当然叫炸猪肝肠也没错。”

    “味道不错,有机会让我的厨师也学学这么做。”

    另一旁的瓦德西吃着炸鹿尾也说道:“这和我在北京吃的蒸鹿尾巴差不多吧?”

    梁诚说道:“瓦帅果然好记性,的确和蒸鹿尾差不多。”

    “葱扒鸭子!”第二道大件上来了。

    “你们中国的主菜真多,这都是第五道了。”威廉二世感叹道。

    “陛下,这算是第二道主菜,刚才三道算是主菜之间的次主菜。”载伯涵道。

    “二级主菜?真够独特的,”威廉二世说道,“到底有几道主菜?”

    载伯涵回道:“也不多,主菜(大件)三道,次主菜(行件)八道。”

    威廉二世师范惊讶地说道:“这还不多?法国菜一般一共才十三道。”

    “真不算多,”载伯涵笑着说,“贵我两国饮食习惯不同,有些食材在贵国找不到,或是不符合贵国饮食习俗,也就只能做到这个程度了。有档次更高的燕菜席上来就是四干果、四鲜果、四糖果、四蜜果一共十六道开胃小食外加干果手碟一分,然后是十六道头盘,主菜四道,次主菜八道,中间两道点心,主菜后是两道烤rou,一个火锅,最后还有四道副菜和四道小菜。”

    “呃,”威廉二世张了张嘴,哏了一下才说到,“这太多了吧?”

    “不多不多,”载伯涵很随意地说道,“陛下要是有机会访问我国,可以请陛下享用最高档的满汉席,一共一百九十六道菜,共用餐具四百零四件。”

    “哈哈。”威廉二世笑了笑,“有机会一定要尝尝。”

    一会功夫又先后上了“炒鱿鱼”、“炸熘鱼片”两个行件。现在第六道行件菜也是第八道菜“一品豆腐”上来了。

    其实一品豆腐不是宴席菜,而是孔府家常菜,原本是雪里蕻炒冬笋,只是这雪里蕻在德国没人种植。最后载伯涵做主把一品豆腐加了进来。

    现在豆腐在欧洲还没有普及,在场的人不少都没吃过。

    原本孔府一品豆腐用的是十三厘米见方的豆腐,为了方便分菜,改成了五厘米见方的小块。

    威廉二世看着盘中淋着酱汁嫩白色的豆腐块,说道:“奶酪?这做法挺别致的。”一刀切下去,外皮破掉了,威廉二世诧异地看着从豆腐里掉出来的馅料,原来豆腐都挖空了,里面塞满了干贝、海参、口蘑、冬笋、肥瘦rou、荸荠和火腿切的小丁。

    瓦德西在一旁则说道:“哦,豆腐,这个我喜欢。”

    “这不是奶酪,”荫昌告诉威廉二世,“这是豆腐,也是用黄豆做的。”

    “豆腐?味道真棒,就像奶酪一样,这就是法国人说的‘中国奶酪’啊。”威廉二世说道。

    一品豆腐的美味征服了德国人,很快就被席卷一空。空盘子撤下去之后没有在上菜,而是给每人上了一份点心:烫面饺跟龙须粉丝汤。

    威廉二世看了看问道:“这不是主菜吧?”

    “这是点心,”荫昌喝了一口汤说道,“孔府宴席点心是在主菜中间上的,不是最后,下面还有主菜要上。”

    不知道中国宴席上菜顺序的德国人知道现在上的是点心后,不少人想当然得以为像法国菜一样宴席要结束了,感叹着菜好吃量太少,没吃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