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四章 另一条道路 (第2/3页)
电商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曾在隋波前世时, 老马提出的“新零售”概念,被炒得火热。 按官方的解释: 新零售是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并运用心理学知识,对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 听着挺复杂的…… 但说白了, 就是:有线下店,通过线上买东西送到家,就是新零售! 为此,阿里耗资53.7亿港元收购了银泰百货;耗资283亿元入股苏宁云商;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的股份;投资居然之家54.53亿元;耗资224亿港元收购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成为大润发最大股东;和百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老马大手笔的豪抛700亿!来布局线下的连锁、商超、百货等传统零售渠道。 目的就是为了打通线上和线下的通道。 这是因为,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场景变得极为重要。 线下渠道在阿里的生态中,不仅可以扩展原有的电商业务,进行落地;也可以通过线下门店,为本地生活服务、支付金融业务等提供更丰富的场景。 还有一层隐藏的目的: 就是加强阿里电商平台对上游厂商等制造企业的影响力,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力! 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电商平台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已经开始显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互联网增速放缓,流量红利不再,获客和留存愈发昂贵; 线上购物缺乏人际交互与温情,无法试穿试用,生鲜冷链成本高昂损耗巨大,各品类渗透率不断放缓; 成本、配送速度和SKU的丰富性相互冲突,无法三全其美; 随着大家购物习惯和认知的成熟,线上玩儿法和体验的各种弊端,在不断凸显…… 阿里为了寻找更大的空间出口,这才主动推动了所谓的“新零售”浪潮! 这条路对不对呢? 对于像阿里这样的巨头而言,当然是对的。 阿里由此推动了线下获客、线上导流。 比如线下购物,但是需要下载APP付款,并且之后在APP上下单打折,快速送货,让客户形成依赖性。 以前是人去找货,或者货去找人,是一种单向流量。 这种服务体验形成之后,使得过去B2C电商进一步分流、升级,突破了成本的极致形成了一种新的流量方式——双向流量。 同时,还极大的加强了在国内零售市场的份额,以及对产业链甚至用户的影响力。 进一步巩固了自己作为互联网时代“零售巨头”的地位 是的,从某种程度上而言,阿里已经不再是“电商巨头”了。 它的触角早已蔓延到中国实体、零售经济的各个角落…… 但这种纯粹的收购后,达成的效果有多大? 至少在隋波重生时,并没有看到新零售,带来了多少实际意义上在商业零售层面的突破…… 后来阿里又开始搞“新基建”去了。 ………… 但从“新零售”这个未来的概念,隋波也想到了另外一条道路! 易趣能不能从现在这个时候,就开始涉足线下呢? 这是一个不存在于前世的全新选项! 前世的2003年, 东哥的京东刚刚触网; 老马的阿里才刚刚把战略从B2B转向B2C,从国外转回国内,淘宝正在Ebay易趣庞大的阴影下,猥琐发育。 而当时的国美,则因为老黄借壳上市,即将荣登首富宝座,风光无限! 两边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选手。 电商也还是个中国零售江湖中,偏居角落中的小角色…… 而这一世,现在的隋波和易趣,却已经具有极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隋波和易趣有足够的实力,可以介入国内零售连锁行业即将到来的并购大战! 那么问题来了, 易趣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有这个必要涉足线下吗? 仔细想想,还真有! 电商业务,尤其是B2C这样的自营电商,其实还是传统零售行业的那一套东西。 只不过把渠道从线下门店搬到了网上。 利用网站来取代门店,降低成本;通过技术优势实现效率提升而已! 而现阶段的中国,零售市场状况和用户的消费习惯,线下门店依然是主流。 像国美、苏宁这样的大渠道商,几乎握着所有厂商的命门,谁也不敢得罪。 江湖传言:没有哪家家电厂家敢跟国美说半个不“字”! 老黄有句非常有名的话:“你若拿我黄光裕平衡我的对手,我就有办法去平衡你的对手。” 一句话让当时在座的各大厂商的大佬们,鸦雀无声…… 霸气侧漏! 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了现阶段,线下的零售连锁渠道商对厂商有着怎样的控制力。 “渠道为王”可不是说着玩的。 而易趣作为国内电商业务的老大,虽然目前已经取得了很高的营收和销量,但在和厂商直接合作时,地位上还是不高。 毕竟人家不靠线上的这点销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